外国品牌虽品质不突出,但是有资金和现代化管理体系,这些我们还很欠缺

【本文来自《消息;中国‘高瓴资本’37亿欧元买下飞利浦家电业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舍才有得,有些“错事”木已成舟,就不必太后悔自责(或是以此为借口攻击当年卖品牌的领导)。

这些被卖给外资的品牌,多数是计划经济时代地方国企所拥有,虽然在本地口碑相当不错,但缺乏资金和人才向全国市场铺开。比如说汽水饮料,这种食品工业几乎是每座城市都可以做,相互间区别不大,竞争激烈。每个城市都当它们是金饭碗聚宝盆不愿放手,如果你家有只下金蛋的母鸡,或者一眼矿泉,又或者一间旺铺,能给你源源不断带来不菲收益,你当然不舍得卖掉它。但是因此你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守着这个饭碗不思进取也有饭吃。每个城市如果都是这样,那么每座城市的饮料厂都只能服务本地市场,占领不了全国市场甚或是出口。好比说假如你家的矿泉水真的很特别,但卖到全国还用你家的名号,大家都会怀疑是不是真的山泉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量对吧?

而且每个城市为了本地利益,都会用行政力量限制外地品牌进入(工商局不给发商品流通许可,就进不了商超,有点像外地烟草需要被本省烟草专卖局限制,盐业改革前外地食盐被本地限制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很有名的“娃哈哈果奶风波”就是杭州的娃哈哈果奶在浙江卖得很不错,但是南京市工商局以果奶达不到乳制品含量的国家标准,向全国宣布其属于劣质产品。这事浙江不满,捅到中央,后来中央给结论,果奶属于创新产品,不是传统乳制品,不需要死抠老标准,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但是很明显,这种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南京本地的饮料品牌就吃瘪了,让南京市国资委(饮料厂当时应该还属于烟糖酒公司?)情何以堪?

我国泡菜为啥地方品种这么多,但是没韩国泡菜名声响亮?我国地方美食品种这么多,为啥销量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我国的好喝饮料也这么多,为啥竞争不过可口可乐?个体裁缝为啥竞争不过服装成衣工厂?都是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条龙,那么组合起来不是一条大龙,而很可能变成一条大虫。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一批,规模扩大才能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外国品牌虽然品质不突出,但是有资金和现代化管理体系,且品牌有国际影响力,知名度远高于本省本市品牌。而且外省市不敢打压外资品牌(他们往往有中国区总公司,直接向北京向中央告御状,或者去外媒说中国欺负外企),都可以一路绿灯。所以外资工厂自然选择自己的大品牌,放弃、雪藏本地优秀的小品牌。原来工厂的上级,本地的国资委因为合资工厂赚得更多,也会乐意接受。

只是苦了对小品牌情有独钟的本地忠实消费者,尤其是当年以能买得到用得到这些“限量版”、“贡品”而在外地小伙伴面前自豪的顾客,现在肯定是失落了。

2021-03-28
国际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德外长取消访华,执政伙伴急了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