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知识结构和阅历,决定了女儿的定位与职业选择

【本文来自《当年不止一个老师说过,“女生读书就是小时候行,越大成绩越不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女性的成长教育模式,与父母的态度和知识结构、阅历应该是有关系的,这决定了他们给女儿的定位和职业推荐。而母亲的见识和操控欲(“虎妈”程度)又有更重要影响,即使父亲有动手能力方面的特长,也不见得就能在教育女儿这件事上取得主导权。

对女孩能力的培养,往往在幼年就已经开始。我记得小时候见到的三四岁女童,都会不厌其烦地玩“过家家”游戏,反复摆弄很多微型锅碗瓢盆玩具。男童对这些是不感冒的,或者不能坚持多久。

我猜想这些应该是女性家长的有意引导,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即家庭主妇的定位。当然还有布娃娃/芭比娃娃之类的女童玩具,这是在暗示将成为母亲或者注重外表和穿着的“花瓶”形象。

不管孩子能否意识到这些暗示,至少此类游戏和玩具都不需要体力,创造性也是有限的,至少远不如更抽象的积木、魔方、棋类等。感觉传统的翻花绳、踢毽子、跳皮筋等女孩游戏因为没有文化暗示,其实更好。

至于有些专业对女性不够亲近,其实是传统上没有女工从业,或者没有话语权。很简单的例子,经常会有女生要男友帮忙拧饮料瓶盖。设计这个瓶盖的工程师,应该没有女性,所以他不能自然联想到女性和孩子有可能手劲不够大。

那么如果女生和孩子拧不开,哪怕饮料的味道再好,销量也不会多好。这说明该饮料工厂的老板以及他身边参与体验新产品的伙伴都没有女性,其实不管是包装工程师还是品尝体验师,女性都可以完全胜任。

那么与拧瓶盖相似的拧螺丝/装卸车胎等,常见的工具尺寸就是根据男性的手劲来设计的,如果是女性使用,可能需要加杠杆或者用电动,那就要增加成本。

除非法律强制规定只能统一使用便利女性的工具和其他工程设计,否则女性很难入这些行(又比如中式厨师“颠勺”需要控制锅的重量)。当然,如果要求女性附加考核手劲/臂力(相信专业的教练或者体育老师也能制定出计划),又不见得是所有女生特别是她们的家长能够接受的。

现在的理工科有很多专业用不到太多体力,比如IT类的,当然女性可以选择。但是尽管护士是女性为主,女医生也不少,但主刀大夫还是男性多,这还是上面说的这个工具趁手的问题,真要到开膛破肚的时候,你总不能说这根血管我手劲不够剪不断,你来?

我这个回复也挺乱,所以如果有其他想法,不必写在评论里(因为审核会延迟),可以私信交流。

2021-03-24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角大楼暗中阻止乌军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

印外长强硬表态:这不是我们可以妥协的事情

叫停“黑鹰”交易,他怒批国防部:不知道价格先来问我

最后一次演练圆满结束,视频来了!

南亚又有新变化,印度东西这俩邻国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