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想改混网文圈,也是要至少十年的啊
【本文来自《没有在近300个名字中出现的青年编剧,是许多热门剧集的创作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倒是看过李少红那个《大明宫辞》的剧本,感觉就是对白加一些简明扼要的场景注释,当然背后更重要的应该是故事发展的情节顺序编排(这也是文学作品改编剧本的难点之一吧),以及角色对白多少的平衡(毕竟大小咖们都有些台词多少的要求),怎么把一些心理描写转化表达出来。
我好奇的是,既然编剧总是被压榨,你们吃的也是文字饭,完全可以把写网文当副业,本身又深谙行情,有周边资源,普通网文作者往往需要想象自己作品的画面感,期待能被平台推荐为影视改编做准备,对你们而言,文字的画面感岂不是驾轻就熟,几乎是本能。普通网文作者也不知道著作权变影视剧的行情要价,怎么谈判,你们也很清楚,甚至不考虑著作权在平台的话,对作品足够自信都可能绕过平台直接推给影视公司。所以,又何必去改别人的网文(码农也是最讨厌改别人的代码,尤其是不规范的代码,光解读就要费神),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写网文,这样赚头更大啊。我想知道,你们不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网文大神没几个是编剧出身。
朋友,任何行当都有一个圈子,我们去网文圈子里混,和网文作者突然想做编剧一样的,都要从头混起,拉关系、拜山门、了解市场需求、试错……这要以十年为单位的。
千里挑一的网文大咖卖出版权,和郭德纲演电影一样,都是成名后跨界。
还有就是写剧本需要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就简单说一点:戏剧要严格追求逻辑和细节的合理化,这就难倒绝大部分人。
写了剧本,再写其它东西要换思维,是非常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