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略开年大瓜背后的人命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飘刷到一条这样的新闻——

顿时感到当事人之难。

#带导盲犬进超市被拒#

500

比起某次遭遇的“难”,更让人难过的是——

“几乎天天被拦,已习惯”的习以为常。

导盲犬明明是工作犬,却在当事人拿出随身携带的证件后,依然不被理解。

不仅工作人员坚持——

只要是狗,就是不能进超市。

他们对证件不感兴趣

只对狗感兴趣

500

好不容易进去,也会被顾客投诉。

这么一来,超市一方更怕影响他人(实际并不会)购物。

顾客对导盲犬更加没有认知,少见多怪。

眼患残疾者,彻底被拦在了超市外面。

无障碍服务难到位,无障碍设施呢?

更难。

2021年开年不久,就有一条新闻,把这个话题送上热搜,引起全网关注。

对此,表哥的一席话,让飘觉得沉重但有责任让更多人看到——

他们这种难。

本可以,没那么难。

文 | Sir电影

「柳飘飘了吗」已获权转载

Sir今天要讲的,可能是个有点严肃的话题。

带你们走进一个被热搜折叠的世界。

这里没有一句话掀翻舆论的疯狂。

这里只有,一条命,都难以泛起涟漪的沉甸。

500

摔倒

新闻很简短,就五个字:

“残疾人摔倒”。

这算什么新闻嘛。

别急,看下去。

主角一,陈小平,31岁。

身患瓷娃娃病,天生残疾,这辈子只能靠轮椅出行。

命真苦?她倒不是那种认命的人。

2020年开始,她与同伴组成“三剑客”团队,干成了你我这辈子可能都干不成的事——

深圳出发,历时50天,途经28座城市,行程6900公里。

抵达拉萨布达拉宫。

还是“自驾游”。

座驾,是那辆残疾人专用三轮车。

500

这过程也让她晋升网红。

一路直播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励广大残友,全网坐拥超300万粉丝。

粉丝送的外号让她非常高兴:“轮椅上的小仙女”。

之后,她开始游走各地演讲,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利用影响力帮助他们创业、就业。

500

可就在2021年1月11日。

她如往常那样下班回家,驾驶轮椅,途经深圳一条斑马线。

摔倒。

死亡。

500

那是怎样一条斑马线?

再普通不过的斑马线——

500

仔细看,这坡也没多陡吧。

正常人绕一绕就过去了,普通电动车也穿行无阻。

于陈小平呢?

一个曾独自驾车,风餐露宿,翻越青藏高原的小巨人。

终究没有迈过深圳这座超一线城市,马路边一道普普通通的坎。

500

500

一次意外?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主角二,文军。

“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一个毕生精力都在鼓励和推广“无障碍出行”的残疾人。

500

19年赴云南考察,酒店楼下的无障碍通道被私家车堵住了。

赶时间,没办法了绕路吧。

结果同样——

摔倒。

死亡。

500

路上无任何警戒标识的大坑,结束了他的生命。

47岁。

一次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考察之行,变成一条结束残疾人生命的绝路。

讽刺吗?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

说,我们都会说。

实际上呢?

一次次,一次次的悲剧。

不断反射着我们“残疾”的周遭。

500

路盲

一个数据:

中国目前有8000万残疾人。

他们都去哪了?路上很少见吧。

再一个数据:

2017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仅40%。

当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时,能像陈小平、文军那样勇敢奔走的人,极少。

大部分只能躲在家中。

普通人看来,当然应该鼓励残疾人走出去,融入社会,我们欢迎。

他们看来呢?

出门好啊,走盲道吧——

中国有全世界最长的盲道。

嗯,出门能走50米算你赢。

500

500

500

500

500

那条件好点的,坐轮椅呢?

抖音博主@韩路聊车不久前做过实验,在北京,假装自己是残疾人坐轮椅体验一天。

这体验还算简单的——

私家车外出,他只需坐轮椅到地库上车。

可刚出电梯,就是一道坎。

500

好吧,车是坐不了了,改地铁呗。

好不容易离开写字楼,正开心呢。

嘿嘿,猜不到吧——

能下台阶算你赢。

500

可算到大路上了,地铁站就在马路对面,方便。

斑马线上对着红灯,严阵以待。

3……2……1,绿灯。

等等,时间还剩多少。

——15秒?!

对,臂力能赶上正常人百米冲刺,算你赢。

500

接下来就不用说了。

进入地铁站才是“灾难”的开始:

500

最后,这位博主自己都承认:

如果是真的残疾人,没有帮助可能根本就到不了车厢里。

当然会有人提出质疑——

城市不是有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吗?

再次,我们回到地面。

地点,内蒙古包头;测试人员,残奥会冠军。

一个无障碍斜坡,把运动健儿都累得够呛:

500

更别提那些更偏远,更难看到的“面子工程”了:

500

当然,攻击个例没有意义。

Sir也没办法揪着每一个斜坡,每一段人行道提出质疑。

这些现象摆在面前,Sir更想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无障碍”,就是抹不平他们真正的障碍。

500

眼盲

忽视,轻视,并不只针对残疾人。

比如每天都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奇怪现象:

人行道怎么老出现坑坑洼洼的情况?

一下雨,地砖全变地雷,稍不注意就溅半身水。

严重时还会引起交通事故。

500

500

关键市政部门都看在眼里。

隔几个月就来翻修,越修越乱,越修越多……

500

500

500

问题其实出在行道树。

过去,市政部门大多会选择浅根系的树,随着树根伸展,对地面造成破坏。

导致必须隔一段时间就扒开地砖,清理根系……

好路都让树拱了。

这,只是城市市政建设经验不足的一个案例。

北京大学李迪华教授,曾在《一席》发表过著名演讲。

相比原标题,Sir记住的是另一个名字——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把城市建设得人嫌鬼厌》。

500

“人嫌鬼厌”背后是什么?

不仅反人类,更是魔幻。

一条路上,不同路面之间无端生出几公分的台阶。

老人看不见怎么办?

500

人行道上,突然横亘的大水沟。

孕妇踩空了怎么办?

500

马路边,行人走的地方只剩几十公分。

小孩放学怎么走?

500

如果以上画面还不足以让你心惊肉跳。

来,看两张图——

这是某城市新建的大广场,老气派了。

从下面看,没啥问题吧?

500

可从上面看呢?

乍一眼……

完全就是平地啊!

500

这便是名为“轻视”的多米诺骨牌——

城市为了赶超城市,不断追逐着KPI;

而我们为了追上城市,不得不把自己变成飞檐走壁的“蜘蛛侠”,实力超群的“鹰眼”,足够坚硬的“钢铁侠”……

问题是。

谁去看见“人”?

500

心盲

这个问题不仅是向城市提的。

一个城市的良心,如水桶,永远取决于它最短的那一块。

之于我们也一样。

对同伴的保障,取决于所有人。

好消息是,许多人在肉眼可见地推动着城市的改变。

2006年,北京就对市内20多家景区进行改造,增建无障碍设施。

2008年,我国政府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2012年,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018年,全国首个《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开始试点。

……

甚至,这些措施也“推出”了一些杂音。

起初只是疑问:

500

后来变得言之凿凿:

500

变得冷血:

500

不要以为这些声音仅存在于网络。

它早已在现实中发酵。

去年十月,抖音曝出一段视频。

成都公交车司机,遇到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

司机按规章停下车,放下无障碍踏板。

同时,不忘用委婉的语气询问:

谁带你出来的?

像你这样的,应该有人陪着才对吧?

残疾乘客则马上掏出证明,说自己能独自出行,不需要监护。

司机当然是好心。

可从乘客激动的态度能看出,他不是第一次受到类似质问了。

500

不信的话。

翻翻视频下面的评论,吵得不可开交:

500500

500

这事谁对谁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里写得清楚:

“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

500

这里,Sir想引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

“法律,是对人类道德最低的要求。”

反过来,放在残疾人身上——

法律,只是对弱势群体最低限度的保障。

这事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底线的问题。

打住。

Sir今天不参与辩论,道理实在太浅显了。

Sir这篇文章想说的,有且只有三个字:

去看见。

看见两条逝去的生命。

也看见他们背后,无数可能庸常,但必然珍贵的生命。

看见偶然的不幸。

也看见必然发生在我们身上,人类广泛的无助,比如衰老、疾病、死亡。

看见之后呢?

不说什么改变世界的“大词”,就留一个实际可操作的小措施吧。

当你在街上看到不合理的盲道,隐蔽的“杀人阶梯”,“断头台式”的人行道……

只要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

不要犹豫——

拨打12345,接通政府的服务热线进行投诉。

一念之善。

去扶助下一个可能摔倒的人。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2021-02-09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

“欧盟想‘投降’,只有法国公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