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本同样学习西方,为什么日本捷足先登?

物理博士看天下23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30基本认同作者观点@Finance鸟不飞

回顾中国、日本在面对西方的改革,中国的精英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

比如严复,他本来是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海军,属于第一批录取的6个幸运儿,偏偏他跑英国法院去旁听,并且认为英国强就强在这里,这是英国崛起之后的结果啊。

日本人认清了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他们看清了英国作为强国的本质,他们第一任务就是构建集权,然后开始强兵,跟英国完全是一个路数。

大清国的财力远远胜过日本人,毕竟甲午战争的赔款就相当于日本4到5年的财政收入,不仅还清了国债欠款,挽救了日本财政,还为下一步强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清国的改革路线就是错误的,光绪皇帝跟尼古拉斯二世一样的废物,找了梁启超、康有为这两个毫无经验的空谈家,改革居然想出来的第一招居然是分权,让各个省的豪强在咨议会里把持权力,本来就是个弱势君主,再来一个分权,国家别指望改革,就等着国家分裂到1949年吧。

为什么一定要集权呢?因为没有集权就不会有中央财政,没有中央财政就不会有真正的法定货币,没有这一套体系,如何能够筹集资金强兵呢?还指望着积累资本实现富国呢。

1949年后,中国重新分配土地,并以此为基础,依靠农业产出重新构建财政、货币,先强兵,再富国,只不过,中国没有跟英国、日本一样侵略其他国家,用转嫁成本的方式加速工业化而已。

英国人的领悟是英国内战的结果,发现国王被杀是冤枉的,封建制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只有王室领地收入、贵族、教会的贡献,英国的财政收入确实不够用,谁来都一样,所以,1643年英国开征了消费税。

英国的路线是集权、强兵、抢劫+贸易,再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强军,严复跑到英国法院去,对于当时的中国毫无借鉴意义。

这种思路,根本谈不上了解英国崛起的本质,顶多是被英国富强的现实冲击了,跟很多1978年海外留学生一样。很多人谈起大国崛起,还是中国古代“不修德”那一套思路,其实任何国家学英国富强后的结果就不可能成功,因为英国不是这么成功的,只有日本完美的复制了英国的路线!

我佩服日本精英清醒的大脑,他们一下子就看懂了英国人的宣传和所做所为的区别,而中国的精英其实根本没有认清弱肉强食的实质。

中国的文人总是强调思想上的改变,到今天还执迷于启蒙运动,真是不中用。

很多人取笑洋务运动,我认为其思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新中国就从引进重工业开始的,首先要保证国家安全啊,

而中国文人觉得先要进行思想运动。要先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是上帝视角先改变思想,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倒霉,没有强势的君主,没有清醒的精英,也恰逢历史周期的低谷,地缘政治环境不支持,但“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是改革开放后的现实,

我们中国作为一个2000年以上的统一国家不可能进行格式化,再怎么样,我们不可能变成文人憧憬的西化国家。收起全文d

2021-02-06
国际 军事 港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奔驰高管称:与中国合作利于降本,不惧竞争

中国科技强社科弱?欧盟外长被嘲:又文盲了

马克龙与法国第五共和,“危”

“大多数韩国人都无法抑制愤怒之情”

总理辞职、政府大楼被烧……尼泊尔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