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手机进校园,“都是为了孩子好”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手机管理通知”),说是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规定手机只能在家长同意、且提出书面申请的情况下可以带入。

500

通知还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进行保管,同时建立机制解决家长-学生通话需求。通知还要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此外,通知还指出了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各级主管部门要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此规定落实到位,还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于这一通知,很多人认为这顺应了社会的呼声。早在2010年初,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委员韩晗曾建议立法禁止手机进校园。当时他就意识到,手机进校园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校问题,“一个班里至少五分之三的学生拿着手机进了课堂,你看着他好像在听课,其实他的手在桌底下玩QQ、打游戏……”2015年,山东省日照市人大代表、日照实验高级中学校长郑强,以及广东省惠州市人大代表叶澜涛等,也有类似的建议。

但是教育部的通知真的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吗?那不如让我们先从通知文本的引言开始看起吧。

首先,通知说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这就说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此前并不是无据可依。在教育部网站上,最早可以查到的相关规定是2018年的《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中为了”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切开展排查、组织教育,严格管理,并且将落实情况汇报教育部。

其中在“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中,要求“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500

500

之后,过了几个月,鉴于中小学生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在对学校的要求中,明确指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500

500

500

当年9月,在回复政协《关于加强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管理的提案》时,教育部也表示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19年,在回复政协另一则《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时,教育部也说“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

500

500

500

500

19年年底,在教育改革试验地长治举行的记者会上,长治市市委书记孙大军表示在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他表示此举也是教育部的要求,并且长治还开发应用上了具有定向通话、家校互联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一种电子手表)来满足家长的联络需求。

500

看起来这项试验还是挺成功的,于是2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指出要“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具体落实到电子设备上,就变成了前文所提到的通知。

500

500

说完了这项通知的来历,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通知所宣称的目标的可达性吧。

因为“手机管理通知”最早源于控制近视相关的方案,于是此通知提出的第一个目标是“保护学生视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明晖在2月1日播出的《新闻1+1》中指出,造成近视最主要的原因是课业负担,这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在栏目中也承认,光是限制手机收效不大,只要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那么近视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500

既然第一个目标是收效不大,那第二个目标呢?“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虽然是两句话,但姑且可以认为不沉迷网络和游戏就能专心学习了,暂且算作一个来谈吧。

如果学习本身是学生们乐意去做的事情,那么就算带了手机到学校,学习也不会不专心的。而实际情况,正如教育部所要防止的,是学生在学校沉迷手机,不专心学习,因此就要动用外部强制力来要求学生去学习。

为什么学生们宁可去看手机,也不爱学习呢?恐怕问题不在手机上,而在学习本身。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某种异化活动的特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之。按照这个标准,这种学习就是一种异化的、外在的学习。

因此,他在自己的学习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学生只有在学习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学习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学习时觉得舒畅,而在学习时就觉得不舒畅。他的学习不是自愿的学习,而是被迫的强制学习。因而,对学生说来,学习不属于他,他在学习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的什么。他的学习活动就是他自身的丧失。

结果,学生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比如说玩网络游戏这种纯粹娱乐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的人,而在运用人的机能去学习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所以,不改变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的方式,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或许能让学生在学校稍微专心一些,但只能导致学生对学习更加厌恶。为了追求自由活动,本来只是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现在恐怕会去追求更贴近动物机能的刺激了。如果追求不到,外部的压力又越来越大,这种异己的残害最终就会使得学生走上极端的道路。

而经过了上面的分析,最后一项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何以能达成呢?

500

所以,教育部的最新通知真的顺应了社会的呼声,显得很关心教育、关心孩子一样,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强制手机不带入学校,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戒网”。这只能让制定者、老师和家长都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一种“为了孩子”做事的满足,“都是为了孩子好”。

2021-02-02
社会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

“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尹锡悦,终于抓到了

“美国人开眼了,多年反华宣传破功”

“东盟有谁?”“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民主党人忍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