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作者研究分析史料不充分,欲表达之思想是肤浅的,这就是它糟糕的地方

【本文来自《还没看完《大秦赋》,地理老师就MB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历史剧,郭沫若应该是权威。他有两个鲜明主张,一是历史剧允许想象与虚构,二是历史剧作者必须研究、分析史料,是所写历史之专家权威。《大秦赋》的作者研究分析史料是不充分的,而且他们也不是专家权威。从艺术上(因为是剧)而不是从历史真实与否上(因为是剧不是历史教科书)分析,才是正确的批评。艺术上,这个作品中的人物是浮夸的,虚幻的。语言是夸张的,很多是现代的。欲表达之思想是肤浅的。

之所以浅薄而没有深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没有属于自己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因而缺少审美价值。究竟作品的深度指的是甚么?恩格斯说:“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结合。”《大秦赋》没能做到,这就是它糟糕的地方。

2021-01-04
影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MAGA之子”杀死了MAGA旗手

“美国捉襟见肘,再看看中国…”

超10万人涌上街头,马斯克“现身”:英国该换政府了

当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学生跨境来中国上小学……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