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婚姻经济学,分析现在的婚恋市场?
【本文由“刚好用完七个字”推荐,来自《俩上海男生娶了外地老婆,但女生没一个找外地的,这有很微妙的文化因素,你们知道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金政委就说过,上海人精明而不聪明,算得精细,但是不长远。我老婆有个本地女同事,36岁了还是单身。她从小属于乖乖女,非常听话,20多岁时被老妈压迫的根本没法谈恋爱。现在这个年纪了,老妈天天催她恋爱结婚,哎,早干嘛去了?恋爱这件事不能太过理性,所以才适合年轻人。到了她这个年纪后,想的太多了,已经不会恋爱了。我对我老婆说,如果你这同事真的想恋爱,第一步就得先从家里搬出来自己住,否则免谈。但是她却做不到。
精而不明…小聪明多于大智慧。当然,这只是一方面。
更核心的问题,严肃一点谈,还是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交易者两极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的交易地位不平等;以及市场交易一方的单方面预期被拉高。
大龄剩女,在市场表现中,就是一种有价无市的局面。因为基本供需失衡,交易价格背离开始拉大,而多重因素又共同“炒作”,导致市场价格溢价严重。而炒热的市场,给了稀缺供给方套利空间。
而如果该方得益于或享受于这种套利空间,那就必然要维持这种高溢价局面。当高溢价被市场广泛认可时,那就不是溢价了,变成了“应有价格”,当然,这只是单方面这么认为的。
当市场另一方实在接受不了高溢价,那么就选择不成交。或者成交了就觉得吃亏。供给短缺方也可能会觉得你提供的实质条件达不到我的预期加码,卖亏了,或者“合同欺诈”。
那么,在市场上表现就是相当大面积的“合同纠纷”,并且市场上成交量惨淡,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
再继续往下分析,如果有一方大量无法成交,该方就会“过剩”,就又会改变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价格就再也难保持高位,就会纷纷降价处理,市场很可能会形成一轮价格暴跌。
而在这中间,由于交易内容有时间价值,简单说保质期。那么在高位挂高价,然后又过期了的,结局不是半卖半送,就是“直接退出市场”。
当然,也存在进行再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又可以重新上市…可是加工成本不一定是谁都出的了,有机会和渠道的。
婚恋市场,也是市场。哄抬价格,肯定有大把人都吃亏。高价被套的,货砸手里的都有。现在这市场搞供给侧改革是来不及也没戏了…想要交易各方都好,都能顺利成交…那就要降低交易成本,打掉泡沫…可是…其他产业链的不一定答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