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孩子并善待亲戚家的晚辈,也算是对自己老年的规划和投资吧?

【本文来自《我现在和80多岁老丈人住一起,说一下不便之处,你们可能无法想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都说社会化养老是趋势,去养老院的真的甘心吗?

刚好回老家看望母亲回来,正大有触动,考虑“养儿防老”极有道理,而且准备采取行动呢,风闻就恰好出现了养老的话题。说说我的感受吧。

      我家老人及亲戚,都在一个三线小城市里,今年有福,家里拆迁,我们出来找别村的回迁房租了套房子,说起来回迁小区和正经商业小区的确不一样。搬家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别村拆迁回来的老太太瞄着我娘开始打量了,哈哈看我们一搬完就招呼着我娘拉呱聊天出门跳舞走圈。我娘的娘家亲戚多,刚好有几个住的很近的,我舅舅基本明天溜达着来看姐姐一下,聊两句翻翻酒柜,听姐姐骂他几句然后溜达着回家了。别的亲戚一会儿这个有事找她诉苦聊天,那个蒸了窝头让尝尝,或者送来点自己磨的棒子面,所以,我这边弄多少钱的豪宅也不会让我娘高看一眼跑这边来养老,她那个小圈子热闹得很。在她心里,去养老院和下地狱没什么区别。

     我姑姥爷,半年前摔了一下不能动了,他家三个儿子,都还不错。他们都退休了,一人一周24小时看护着我姑姥爷。姑姥爷年轻的时候很有怪脾气,我有印象的一幕是大姨说的,一家人正在吃饭喝酒因为某个问题争论吵架,姑姥爷气坏了,看着满桌菜,暴怒,让大家都把盘子端起来,然后果断把桌子狠狠的掀翻了!现在,用我大姨的话说,脾气好多了。我娘说是啊,有些时候还给孩子说,又麻烦你了……给你添麻烦了……。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那个石头一样倔充满激情的男人老了以后还是向岁月低了头。

      姑姥爷在家呆烦的时候,就让舅舅带着他到亲戚家转转。刚好我回去了在家。妗子先买了肉菜来我家打前站,随后姑姥爷姑姥娘们都来了,好歹比在自己家里老闷着强。我们大家服侍左右,也满舒服。有句话说,老人是一堵墙,挡住了死亡。有他们在,我娘我爸爸就还是晚辈,还是七十岁的“年轻人”。

     前日还恰逢我姑姥娘大寿,我省城的二姥爷也提前回来给姐姐祝寿,二姥爷家有俩儿子,都靠不上,自己勉强混口饭。二姥娘身体不好已经不能逛街了,二姥爷来,对大姨说给我买个褂子,对俺娘说,给我做个棉裤吧。每天侄儿们争着请他到自己家去住,去喝酒,给他洗澡洗衣服,塞给他一点钱。二姥爷已经回省城了,临走前说明年冬天在这边给我寻摸个房子,冬天来这里住。二姥爷看中的不是这里的房子,是这里的亲戚们。

   过寿那天,来的都是很近很近的亲戚晚辈们,三十多人,姑姥娘没吃啥东西,但是乐乐呵呵的还掉泪。一会儿这个切蛋糕那个给新衣服,那个给红包,这就是所谓的儿孙绕膝儿孙满堂吧。这样的温暖,我也想要。

    絮叨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我的感悟,亲戚的人情,才是人老了之后,能带给自己感情慰藉最重要来源。儿子可能因为还在上班暂时指望不上,但是同辈弟弟妹妹们互相是个照顾,总能扶一把。之前总看到有年轻人要丁克,时髦的很,我很想采访下那些真正丁克的六七十的老人,是否会后悔。

   所以我想人生,也该也要进行全周期规划。多生孩子并善待亲戚家的晚辈,也是对自己老年的规划和投资。  有因才有果啊。卖保险的说要规划养老金,那么规划养老的“感情”也是一个道理啊。年轻的时候把孩子当做负担,想着苦学数十年要尽力挥洒才能冲向最高峰,可是另一方面,当落地的时候你曾经做过的事业赚的钱怕是都已经不能提供温暖。所以,有能力给自己多规划一个孩子,多照顾一下晚辈,老了总是多一分希望的保障。我的孩子不仅仅是我的保障,也是我哥哥嫂子们,表弟表妹的“亲戚”,逢年过节大家走动走动,多热闹。

   有人说养了也难保孩子孝顺,但是不养的话,更没有人孝顺。而且我对自己还是有点信心哒,做好榜样好好教育,我相信我家宝儿不会不疼妈妈。

    每个人生阶段考虑的事情不一样。现在左一个右一个的我,谁能想到刚恋爱时和现任老公互相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这辈子坚决不要孩子?现在居然考虑2+1>3的问题。周围同龄朋友,有嘴硬坚决不要二胎的,大宝已经十二了,也终于低了头,下周该办二宝的满月酒了……

   我这算典型的山东人思维吧?山东人据说是最爱生育的大省。我还是很传统的……别看不起我,不如四十

年后再见分晓。

2020-12-08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突然转向,黄仁勋来华宣布“好消息”

“特朗普自以为握着所有底牌”,反而让各国找到新机会

“美国自己不够用”,欧洲都不知道要买什么援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