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专家和网友发表的城市化言论,让我想起07年和14年股市顶点时一些人的亢奋
【本文来自《全国超千万人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你每天通勤时间要多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9月份传言公司总部要从浦东金桥搬去临港,这样大概有100人左右早上通勤时间从30分钟变成120分钟,有人还煞有介事的计算过这样会增加多少GDP和碳排放量。而我从步行上班12分钟变成坐地铁公交两个小时,之前就是图上班和孩子上学方便在公司买的房子,这一下两项重要指标落空,当时上班的精气神都没有了,开始四处联络朋友看新的工作机会。这一下变动还真不是简单的事情,意味着我的生活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开支急剧增加——老婆才刚刚变动了工作地点,必须开车上班,所以我得另外再买车,那么问题来了,车、车牌、停车位.....各种多出来的费用不说,小孩上学接送、晚饭都成了问题。大城市的好处,其实目前我享受的有限,都体现在孩子教育上面,但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懂的都懂。我这个普通小市民兼家庭妇男,已经好几年没有在工作需要之外去浦西了,其实工作相关的交际圈子非常有限,活动范围不出两个街区,上海滩扑面而来的信息狂潮,对我来说太多了。而大城市的毛病,体会的真不少。每年3、4月份,看到路边的花圃花坛,人工修剪的整整齐齐,就特别想念小时候在山野之间看到的那种倔强生长的勃勃生机——也可能是年纪大了,呼吸不到带着泥土气息的清新气味。
回到陈平和温铁军两位老师的观点,我认同的是他们对中国过去发展路线的分析研究,他们的建议,我且当成一种目标、愿景,我无法判定正确与否,但身处城市而没有很多钱的切身体验,实在让人纠结。另一方面,看到一些专家和网友发表的城市化言论,让我想起2007年和2014年股市顶点时一些人的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