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张口闭口“市场经济”,但旅游市场定价高了却大为恼怒,似乎市场只能让价格下降
【本文由“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推荐,来自《每年去崇礼滑雪,县城里的物价比其他地方贵,老板说他们一年房租成本就赚这一季的钱》评论区,标题为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添加】
大家还一直纠结这一问题,哪我就再来发点牢骚。首先表明:我不是旅游从业者。只是一个从贫困县出来在天津工作生活二十年的小老百姓。现在具体的来说说落后地区的风景旅游区:
一:大家都知道旅游是有淡旺季的,当地人不可能短短的旺季过了,相对较长的淡季就不生活。所以就需要尽可能的抓住机会赚到一年的钱。
二:旅游区的生意也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如果在发达地区小区旁边开家店,每天有多少人来大体是固定的,而旅游区不同,今天你来买东西,明天?明天鬼知道,你去旅游呆不了一两天就走了,甚至有的一天都不呆就走,赚了你一次几乎就没有下次了。
三,由于销量的不固定,没法准确的作预算,但必须要多做准备,导致货物积压严重,屯货的资金压力就大。而且批发渠道又远,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进货次数。这么大的资金压力下,如果卖出去了还好,一旦卖不出去,坏了扔掉的都是损失、是成本。
四: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没有工业能力,光物流成本就居高不下,所用的每一样工业制成品,都会比发达地区贵。落后地区本来人口就少,消费能力也有限,每卖一件东西占用的时间成本长、资金周转压力大,导致各样生产生活工具使用成本高。
五:落后地区财政收入来源本来就少,政府部门也时时盯着旅游这块肉,所以,旅游区房租比一般地方而言相对就高。
六:发达地区个人小买卖大体没有什么税收,但落后地区不同,小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甚至有的地方农民自己摘根白菜卖都有人盯着你交税,更别说做买卖的了。
所以,请大家不要太过于抱怨,能跑出去旅游,大体都有些消费能力的,嫌太贵了,不买就是。嫌这地方不友善,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后不要来。如果非得消费心里又不平衡,就安慰自己当是扶贫了。很多人花哪么多钱跑到外国去旅游去消费不也比这贵得多?好些不也是交的智商税?怎么就能心安理得了呢?花在自己国家总比让外国人赚了好!再想一想,你的、你亲戚朋友的小孩,每天要上这个补习班哪个课外班去提升自己,而落后地区的小孩,很多放学后第一件事是放下书包去帮爷爷奶奶干活。当你们每天因为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抱怨,可以想想西部有些孩子要每天自己走好几里的山路上学。你们抱怨那些旅游区高物价宰客时,可以想想这些旅游区从业者每天要点头哈腰的迎送你们,一不小心就要被投诉举报。。。。。。
我知道今天说这些会有很多人不赞同,因为能有这时间上网高谈阔论的基本都是生活不愁,都是发达地区的人口居多。哪怕是落后地区人员来到发达地区工作生活的,也没有几个有时间有精力上网,这部分人要不在干活,要不累了要休息。更因为素质关系,哪怕上网,有兴趣上这种类型网站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因为认识上的不同,我的观点大抵可能是曲高和寡。
水平有限,愿意接受大家批评。感谢!
说的很好,点赞+回帖支持一下
很多人张口闭口“市场经济”,让市场确定价格,真到了市场定价高了点,就大为恼怒,似乎市场的作用只是让价格下降,可笑。
对于旅游市场这种高度垄断,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前期投资的市场,出现高物价是很正常的,一根烤肠又不是必需品,当地就是不会搞营销,随便说什么当地手工制作,加点情怀,搞点故事,普通香肠卖100+也有人买账。
看了一下各种抱怨的帖子,能看出来基本都是没怎么出来自己干过事的,拿在自己熟悉的城市和公司的经验想问题,但凡有点出来创业或领导项目的经验,都不会说这些话。很多人有情绪,估计是在情人或朋友面前没了面子,回来后心情恼怒吧。
出来做事,在外面挨宰不要太多,还是那句话,不想挨宰别买或者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