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世间再无球王
足球史上的丰碑、一代传奇球王迭戈·马拉多纳,2020年11月25日在家中突发心梗去世,享年60岁。球迷们感叹:“老马去了,带走了所有传奇。”
马拉多纳是足球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但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足球;甚至可以说,他在政治领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足球。他除了是一个球王之外,更是一个战士,一个爱憎分明、反抗强权、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领袖。
1960年10月30日,马拉多纳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维拉-费奥里托区菲奥里霍镇的一户拥有8个孩子的贫困家庭。马拉多纳有两大毕生之政治偶像:菲德尔·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两位古巴共产党的缔造者与古巴独立运动、反美帝国霸权主义的革命领导者。他将格瓦拉纹在他的右臂,将卡斯特罗纹在他的左小腿。
马拉多纳出身于底层社会,他的祖国阿根廷及所在的拉美地区多年来深受战乱之苦,因此他从小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造成的国家与社会问题有切肤之痛。1982年,阿根廷在与英国的马岛战争中失败,马拉多纳将英国称为“强盗”,并决意要在足球场上给这个“强盗”一个深刻的教训。机会终于来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这场比赛被称为“世纪对决”。比赛开始后,马拉多纳先连过数人,与队友配合以一个“上帝之手”进球,紧接着又连过五人再进一球,以足球特有的嘲弄和羞辱的方式,狠狠地扇了大英帝国两个响亮的耳光,大长了阿根廷人民的志气。阿根廷队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士气如虹,一路高歌。夺冠后,马拉多纳露出自己的右臂和左腿,将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头像纹身展现在众人面前,并带领队员们高呼:“阿根廷!阿根廷!”这就是马拉多纳,他不仅是球队的灵魂,更是阿根廷的灵魂。
1991年,苏联帝国被美国以颜色革命手段轻松解体;1993年美国一手导演银河号事件;1996年,再次导演中国台海危机;1998年,美国故意“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越南、古巴、委内瑞拉等社会主义战略地缘重地,均被美国扶植的反对派搞得民不聊生。马拉多纳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深恶痛绝,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批判美国。1994年,马拉多纳在记者和镜头面前穿上一件印有“布什,垃圾”字样的反美T恤衫,公开说:“布什是什么?他就是世界头号杀人犯!他拥有的炸弹可以炸掉半个地球,他每年贩卖的炸弹也可以炸掉半个地球!”这年夏天,美国世界杯开幕。小组赛,夺冠大热门阿根廷4比0血洗希腊。次日,他被FIFA(国际足联)组委以“服用麻黄碱”的名义驱逐出阿根廷队,从此无缘世界杯。马拉多纳认为,是美国与国际足联相勾结,剥夺了他和阿根廷人民的世界杯,他说:“他们惧怕阿根廷人民,他们惧怕我,他们只能用如此下流的方法来赶走我!”
1996年夏天,马拉多纳随博卡青年队访华期间,在北京昆仑饭店吃了一顿地道的北京烤鸭,马拉多纳当场对陪同他的中国朋友说:“你们中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北京烤鸭),不要去引进那些美国快餐(肯德基)。一个国家应该捍卫自己的传统。”在参观故宫时又感言:“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一座博物馆,我希望那些曾经抢夺过这座博物馆的强盗们归还属于中国人民的艺术品!”
2005年中美洲峰会,拉美各界左翼人士齐聚一堂,举行声势浩大的“反美大串联”。其中三大领袖正是以反美著称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玻利维亚左翼总统莫拉莱斯(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与马拉多纳。
同查韦斯和卡斯特罗一样,马拉多纳也是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在纪录片《马拉多纳》的最后,一直将毛泽东视为“东方巨人”的马拉多纳非常严肃地说:“在我眼中,全球只有中国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历史上不是,以后也不会是!”
马拉多纳曾在梵蒂冈与时任教皇的若望·保禄二世有过一次会面。他看到教皇驻地金碧辉煌、奢华无比,连天花板都是金色的,心中不快。会面时教皇说,教廷很担心贫穷孩子的福利。马拉多纳说:“那就卖掉你的天花板吧,朋友,做点什么吧!”
马拉多纳从来没有改变。他张扬、不羁、真实、性感,球场上,他的足球充满了力量与美;球场外,他从不畏惧、从不妥协、从不退缩,始终站在受奴役、受压迫的底层民众一边。马拉多纳以他的革命情愫,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年青人甚至亚非拉多国政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美浪潮。今天的拉丁美洲人民依然在为了抗争本国独裁腐败与美国霸权控制而斗争,而马拉多纳,正是这股浪潮的精神领袖之一。
他,走了。
这世间,再无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