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印度的GDP和十几年前的中国差不多,为什么生活水平看起来不如当时的中国?

500

 

印度的GDP和十几年前的中国差不多,为什么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看起来不如当时的中国?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India’s economy is 2 trillion dollars, which China had in 2004, but I don't see the same living standard/infrastructure in India as China had in 2004. What should we correct?

500

 

 

Subhabrata Mukhuti

lived in India

生活在印度

 

Luna Chen已经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让我来谈谈印度方面的看法,我会在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此之前需要建立一个观点。

一位在澳大利亚的英国侨民问了我同样的问题。2016年他去过阿格拉和拉贾斯坦邦,2012年去过长城和紫禁城,他问我为什么印度看起来和感觉比它实际的水平更穷。

我认为这种情况与此类似,印度2016年的GDP为2.2万亿,看起来和感觉都比他想象的中国在2005年时更穷。

A、 2005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从那时起,除了2016年,中国每年都以万亿美元的速度在增长。印度现在也在同一点上,去年也一样,但被莫迪的“废钞令”给毁了。

B、 第二点是关于基础设施。想建一条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北的6车道高速公路吗?人们将不得不流离失所,民众会很生气,反对党领D人会把它当作一个议题来发挥。这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印度,有些人想要权力和金钱而不是发展,而有些弱势群体无法阻止这些人。我想在中国也是一样,但中国领D层在这一特殊问题上遇到的阻碍几乎为零,或者至少少了好几个数量级,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快交流,还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外在面貌或吸引力,并同时雇用成千上万的穷人。

C、 两个月前我去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它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城市,但这次我觉得坑坑洼洼的路少了,而且还做了一些美化工作!有一天我去了市中心,感觉甚至在清除了坑洞和所有的美化工作之后比以前还要拥挤、肮脏和阴暗。问题来自偏远乡村和邻近的比哈尔邦的大规模移民。数万人在人行道上搭建临时建筑,在街上小便,扔垃圾。我想在中国,如果一个大城市的一条大街也有同样的问题,领导们会“处理好”。因此,中国的贫困与印度不同的一个方面是,在中国,贫穷的迹象可以在当地得到控制和治理,而在印度,贫穷的迹象可以到处传播。

D、 在中国,一个贫穷的人几乎无法维持2个孩子的开支,生一个孩子就不能再要一个孩子(和富人一样)。而在印度,人们越穷,他们越倾向于生更多的孩子,因为在普通印度穷人心目中,婴儿就是社会保障,印度富人和穷人的畸形生育率共同导致了永无止境的贫困循环。中国的生育率在1963年至1979年间就已经大幅下降,这甚至发生在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之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是优生学2.0。

E、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有一个有针对性的扶贫项目。这些方案解决了贫困问题,并持续发挥作用。另外,我相信中国有9年级以下的义务教育,农村居民有养老金,不像印度那样虽然有权利和自由,但没有办法行使这种权利。

F、 希望。在印度,人们希望通过投票淘汰一个政党,另一个政党会来改变局面,但下一个上台的政党继续做着同样的事。再加上宗教和种姓的两极分化,在某些情况下对现实造成了双重打击。希望就像压力锅的哨子,每五年就吹一次蒸汽,而宗教和种姓制度则给选民戴上一个五彩斑斓的眼镜,所有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中国没有这样的问题,没有彩色眼镜,没有高压锅。党在几十年前就知道,如果不实行硬决策,不搞发展,短期内可能不会有任何不满情绪,但最终会积累到爆炸性的程度。它促使党把重点放在发展上,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减贫。

 

我并不支持中国人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大约40年前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可能不是世界喜欢的路,也可能不完全是道德的,但仍然是一条路。不过对中国有用的东西永远也不适用于印度。

因此,解决印度贫困问题的唯一答案就是MZ。我对英国朋友说,英国人离开印度后,印度在1947年实行了MZ,当时只有17%的人识字,国家的财富被吸走,必须要做出艰难的决定。但在印度这样支离破碎的社会里,当你说每种观点都很重要的时候,做出艰难的决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该纠正什么?MZ。印度的MZ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民主,需要调整。投票给候选人,而不是政党,也不是种姓,更不是宗教——即使所有的候选人都是坏的,也要始终如一地选择最不坏的那个,直到政党推出了为选举他们的人而不是权力和金钱考虑的干净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可能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做出同样的决定,但如果有必要的话,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往往会做出艰难的决定,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选票,这就是乌托邦。

 

编辑:我从李光耀那里找到了这句话,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为使人民摆脱贫困而进行的斗争。

“政府要想有效,就必须给人一种持久的印象,一个对投票箱的变幻莫测敞开心扉的政府——加上在选票上投十字的人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情况会更糟,这个政府在开始执政之前就已经被削弱了。

我对政府的看法是,当你执政的时候,你不必一直受欢迎……有时候你必须完全不受欢迎。但在任期结束时,你应该能带来足够的利益,让人民认识到你所做的是必要的,并将再次投票给你,这就是我执政的基础。如果你想一直受欢迎,那你就无法好好治理。”

新加坡有李光耀,中国有邓小平,但印度的曼莫汉·辛格尽管同样有远见,却受到MZ政治的束缚。

500

------

       

节选自樱落网,点此查看原文:

印度的GDP和十几年前的中国差不多,为什么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看起来不如当时的中国?

 500

2020-11-26
国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格陵兰岛催美欧:要我们找中国?

“再见,华盛顿!你好,北京!”

“转向中东和加拿大后,中国买家不回头了”

立即生效!特朗普政府暂停留学生签证面试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