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流大学,科研人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英语要求是必须的

【本文来自《学英文会开阔人生视野,肯定要比没学过的强,老哥们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翻译往往需要这个专业领域的人来做,所以有点理想化。因为很多研究前沿的内容本来就很难了,论文写出来看的也是似懂非懂,我经常被迫发邮件给论文作者请他们释疑,询问他们的具体做法。

这里所谓的专业领域是指一个小的方向,比如我所在的计算机领域,大的领域有理论,系统,AI,网络等等,具体每一个大领域下小方向众多,做过博士生的人应该知道,即便是一个研究组里面几乎所有博士生的细分方向都不同,每个博士生都是主攻一个很小的点。经常有一些小点的门槛非常高,同一个组里面其他人根本不懂,我现在一个师兄就是,可以说我们学校能看懂他的文章的也就3,4个人。我们导师说即便是去学术会议,cvpr这样几千人的顶会,能看懂感兴趣的也就十几个人。

实际科研工作中这样的小领域其实非常多,而且往往跟基础研究沾边,一个国家内研究这个的可能也就几个研究组,本身内容难懂、门槛高,找谁去翻译呢?即便找能理解内容的人,比如这个研究组的毕业生,去翻译,他们本身的翻译水平如何呢,我的经验是一般不咋的。还有需要花多少钱去聘请这样的翻译人员呢,这些人可都是行业精英啊。即便有人能翻译,英文原文读起来都可能被误解,更别说翻译了。些微的翻译错误就会导致误解,最后耽误实际科研进展,导致大家最后全去看英文原文。

当然我个人非常支持大规模翻译国外文献资料,方便对英语不是很熟悉的行业工作者了解前沿,只不过还是我说的,对于一流大学,科研人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英语要求是必须的。

2020-11-24
国内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想‘打下’中国无人机?不可能”

“上演发癫闹剧的美国,正给中国让路”

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