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电力行业的,处理突发操作紧急召回的时候,我基本指望不上那些研究生们
【本文来自《我的二本学生,才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一代人命运的关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曾经在船员劳务公司工作过几年。这个现象,我也观察到了。
大连有两所学校,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海运学校。前者不但是本科,还是重点大学;后者是一个中专。
海事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实行一年,就转为二副,干两年就可以考大副,再干两年,可以考船长。对于海事大学的本科学生来说,考试很简单。
海运学校就很苦逼了,基本上要一级一级的往上考。
手头有船长,就可以接一整条船的派遣任务,但是,船长却极难找!
在我们招聘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船长,都是海运学校的!
因为海事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们,很多人,只干两年,拿到大副证书后,就转引水、货代之类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岗位了,最多再干两年,拿到船长证书后绝对会离开这个行业的,船长证书,只是他们以后生活中的一个保险而已。
反而是海运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会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打拼,其实,并没有晚多久,他们成为船长,也就晚个二、三年,或三、五年。但因为他们的起步学历低,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想法,而是长久的在这个行业里干下去,成为这个行业的支柱。
我在想,当初国家设立海事大学时,绝对不是为了培养一批货代的。
普通人,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支柱!他们有足够的数量,也可以长久的在某个行业里工作。大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一说一 确实
就说说我们电力也是
考进来的一本学生专业对口试用期考核通过,进来就是技术员 研究生的话进来就是工程师助理,三年资历通过考试就是专工,但绝大多数都留不下来,有一线城市不用下现场的工作马上就跳了。
80后一代,我师傅这辈的技术骨干,有大概三分之一是专科,派遣工出身。
相比派遣工,进来的本科生研究生提升上毫无疑问速度要快得多。毕竟派遣没有见习期一说,出问题工作就丢了。做什么工作都要操作证上岗,没考到之前只能扫地端饭洗厕所,四年后才有转正定岗的机会,考过了之后的终点也只不过相当于通过电考进来的新人的起点。
但是他们往往更懂抓住机会,挖空一切心思得到去现场观摩提问的时机。说句实话,这种时候的收获远比躲在值班室里埋头看技术文档大得多。
刚开始的薪资待遇只够勉强不饿死,很多研究生和211985生会跳。
碰到过不少这种出身的新人,讲也不听,潜台词是“老子辛辛苦苦读书读到这个地步,你就让我做这个?差不多得了。”
但只是走马观花不去实际参与现场项目,怎么把理论结合到实际工况,靠脑补吗?
相比之下我确实更喜欢那些专科二本出来的新人,虽然相比之下如文中所述,缺乏个性,没啥想法,但是肯干,肯问,会抓机会,过个几年,他们中的佼佼者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有些会超过那些研究生,同时还具备大量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的现场应急处理经验。
毕竟知识可以补课,经历不能。
一个考证考下来只是吃个保底,一个是当谋生的饭碗,首先心态上就输了,至于晚几年考到岗级头衔,那真的不是事。
至少在现场处理突发操作紧急召回的时候,我基本指望不上那些研究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