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很优秀,但现在越来越多观众也开始发现它的缺点,比如只展示民族矛盾?
【本文来自《老亮剑最大的缺点就是,贫苦老百姓和地主矿商之间的阶级矛盾表现得很不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我之前也说亮剑是很优秀和有感染力的作品,二八开或者三七开也都是恰当的。但现在时代发展了,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认知已经超越了民族主义阶段,并且发现了他的缺点,所以我就谈了他的缺点。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当然是主要的,所以他的主线没问题,但如果展现民族矛盾的部分有十分之八,阶级矛盾应该有二,但他一点都没有,当然这就很不合理。何况,他这个电视剧有相当的篇幅也讲了解放战争,讲解放战争的几集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当然就更不合理了。
3.抗战时期搞统战不假,但对国民党或者地主资本家,我党秉承的都是团结斗争再团结的方法,山西是买办资本主义势力极大的地方,就拿煤矿来说,这边煤矿大多被日本满铁控制,矿长任命的都是极端亲日的买办资本家,这也就决定了我党必须通过斗争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4.反摩擦斗争,某种程度上也是阶级矛盾的延伸,正因为国民党总是为地主资本家撑腰,且不断加重山西人民的苛捐杂税,引发矛盾越来越尖锐,共产党站在了劳动人民的一边,导致发生十二月事变,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楚云飞”这个角色不大能立得住,和八路军防区接壤的,通常是朱怀冰这样的人。一个正直且有良知的国民党爱国将领,选择一条顽抗到底最后跑到台湾的道路可能性基本为零。类似吴石,曾泽生,董其武,吕正操,武士敏,廖运周,吉鸿昌,卫立煌,蔡廷锴等等都是这方面代表。他们后来不管成为烈士还是加入民革乃至战场起义,都说明老蒋的反共反人民政策不得人心。
5.“二五减租”不是一个文件就能解决,就好比要资本家给工人涨工资,这很难是不是?所以它肯定会遭到地主反对的,就拿“李云龙”所在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来说,1944,1945年基本上都在进行查减运动,具体说来,就是八路军给农民撑腰,把地主夺回去的佃金再收回来。这些举措当然是党员初心所在,也是群众拥护八路军的重要原因。
6.不进行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不是中央的本意,即使对日本俘虏的教育,我们都要用启发阶级觉悟的方法帮助他觉醒。我党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都毫不隐瞒自己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本色,何况对根据地的组织建设呢?当时的地主资本家两面下注的甚多,暗通敌伪顽的也甚多,不斗争的话,群众被他们控制,肯定是发动不起来的,妇救会,儿童团,各级民兵组织能建立吗?更别提筹粮筹款征兵了。
最后,我引用当时的中央文件——“在八路军新四军活动区域,必须实行激进的有利于广大抗日民众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方面,须实行减租减息废止苛捐杂税与改善工人生活。”——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19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