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利用课本在小学做不到大规模普及,教材电子化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自《很多小孩不爱惜课本,用几个月就破破烂烂,要节约书本费的唯一出路就是电子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被乱涂乱画的课本比例能有多少?到了高年级这个比例又如何?
2.孩子不爱惜课本,会爱惜平板?平板的损耗谁又来买单?
3.平板用眼卫生怎么保证?
4.平板价格相当于提前透支了书本费,但电子产品的寿命赶得上循环的书本么?最后这个经济账怎么算?
你可能没仔细看我的话,乱涂乱画还算小事,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书本的破坏。接触过小学教育应该明白什么叫心智不成熟,并非他们天生爱搞破坏,主要是自我管理能力还不行,总会无意识的卷、折甚至撕坏课本,比例是多少我肯定没统计过,我看的三十多个孩子,只有一个包书皮的(书皮并不能保证内页不受损),课本撕毁的只占极少数,但都没有好的用书习惯。这一点不能用高年级学生或者成人的角度看。
当然,我认为损坏只是一方面,对于一个旨在大规模普及的项目,标准化永远是核心问题。循环利用课本的死穴就在这,无法做到损毁程度统一,那就牵扯到一系列问题:好的课本给谁,坏的课本给谁;每一届学生总会有少数要用到新课本,因为有些旧书确实没法用了;上一届学生用的课本比下一届好,再到下一届又换了新的;部分地区孩子普遍自制力强,一连几届学生都用旧书,而习惯较差的地区,课本很快失去循环价值,学生反而更容易用上新书…这是什么?教育不公平啊!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这方面的管教可能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但管理也要消耗人力资源啊,这成本可高了去了。
另外循环用书对中学肯定不适用,你能想象最后一年复习备考的时候,天天拿着别人的书看吗?大学生倒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甚至有些研究生被鼓励买旧教材。
电子化的思路,设备折旧不是问题,高度工业化的产品,维护、升级都有统一管理,能标准化就能工业化,一旦工业化价格会直线下降。电子化唯一的缺点是伤眼睛,这只能寄希望于新技术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干脆不用。但这是大势所趋,循环利用课本在小学必然做不到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