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要注意这些问题!

【本文由“媒婆兔”推荐,来自《今天再次看了上甘岭,终于恍然大悟现在的主旋律为什么拍的不对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拍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要注意:

1.志愿军不要有匪气、痞气、哥们儿义气;

 2.不要有什么“反思人性”;

3.不要有什么战地情敌、战地三角恋;

4.要表现朝鲜人民遭受的苦难(正面或侧面),体现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比如电视剧《三八线》表现了被美国飞机炸成废墟尸横遍地的朝鲜村庄,结果去村里借粮的志愿军反而把自己的干粮留给了幸存的朝鲜老乡——要再强调一遍,这是为了谴责侵略者,表现我志愿军人民军队的本色和抗美援朝的正义性,而决不是为了无病呻吟地“反战”、“反思人性”(西方的“反战片”是因为西方确实发动了很多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又不便于明确承认,只好笼统地谴责战争,说凡战争都不好,参战双方都不人道,这样反而借着“反战”而推卸和掩盖了真正的战争责任:反正战争都是这样,何必单单怪我呢?这就像你谴责某人打人,他说反正你也还手打了我,所以谁也别说谁)。

      500

因为当年看到朝鲜人民家园尽毁血肉横飞的惨状,我志愿军指战员回忆说当时只有两个念头:第一,要为朝鲜人民报仇;第二,决不能让这一幕在祖国大地重演!

提醒编导们注意:读读当年魏巍等同志写的报道,你会知道当年战士们在帮朝鲜老乡犁地时,会由衷地感叹“跟咱们东北的黑土是一样肥,长的麦子也一样香啊!”这才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情义,决不是哥们义气,而是把所有劳动人民当作自己的父老乡亲,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生活而甘洒热血的大情大爱;

  

5.要表现朝鲜军民的英勇斗争和对志愿军的支持;

  500

6.打仗是为了夺取胜利,不是为了找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如何机智顽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要为了“造泪点”而强行让他们送死,找死;

7.演兵就要像兵,让明星们下部队呆一阵有好处,不然有的连枪都不会拿;

8.群众演员也很重要,对他们好一点儿,不要镜头一对准群演,观众就出戏。

如果现在的编导实在还是不知道怎么拍,建议直接搬用64年前《上甘岭》的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把特效做得更好,把战略背景交待得更清楚些,就非常棒了,千万不要让那些什么都不懂也不想懂又偏要装出“有思想”的小资文人塞进私货去。

      500

《上甘岭》是一部英雄气概简直冲出银幕的影片,但全片中没有一句政治口号,没有一句脱离战场环境的台词。

    它的最后一句台词,是师长对只剩下八个人的八连说:“下去休息吧!”

    八连上去前,师政委因为炮弹不足而忧心忡忡的一句“怎么得了啊,我们和敌人比赛起钢铁来了!”则道出了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的辛酸与无奈。

     500

     当向八连运送给养的后勤战士在敌人炮火中一批批倒下,张连长在电话中恳求师长不要再送东西了,师长坚决地说:“要送!要送!一定要送!要多送萝卜!”

     这才是真正的战友情。

     500

     而影片中的爱国主义的表现,除了《我的祖国》这首歌,竟然是战士们在极度干渴之际为了刺激自己流口水,争相说起自己家乡的好吃的东西:

     江西蜜桔、四川广柑……直到通讯员小杨说起小时候掉进嘉陵江喝了一肚子水,回味无穷地说“嘉陵江的水真甜哪!”连长忍不住打趣他“怪不得你小子一直不叫渴,原来是小时候早就喝饱了!”

     初看这段只觉得风趣,可细一想,这不就是“吃货国”同胞们最真实的爱国情吗?——而且它一点儿也不矫情、尴尬,因为它完全和战场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这决不是闭门造车能想到的东西,一定是来自剧组从参战的部队了解到的真实素材。

     这些看似简单的情节和话语,恰恰是值得今天的编导们认真琢磨几遍的。

      走出闭门造车的圈子;

      放下自以为是的架子;

      改掉疑神疑鬼的性子;

      甩掉唯洋是从的帽子。

     ——这就是今天文艺界创作包括抗美援朝在内主旋律题材作品时,应该克服的几大通病。

2020-10-24
影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洲央行行长呼吁:这是欧元替代美元的机会

印度官方称已超日本成第四大经济体,果真?

格陵兰岛催美欧:要我们找中国?

“再见,华盛顿!你好,北京!”

“转向中东和加拿大后,中国买家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