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吁医院的责任时,不要忽视了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当活到老学到老的觉悟

【本文由“宇智波惊喜”推荐,来自《知名医院取消现场挂号,老人大喊“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评论区,标题为宇智波惊喜添加】

个人观点,在呼吁医院等机构的责任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子女应该负担的责任以及当代社会人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觉悟。

我记得这个问题我跟人激烈讨论过。

他们也就是表示,等你老了自己试试。

但现在的情况是,看病就医的趋势都是转为线上,就算预留百分之三十的现场挂号,顶级的专家号也有可能被黄牛们大清早的排队挂了,老年人再早能早得过大半夜就等待的黄牛?

我们看这则新闻里的关键词:李大爷,63岁,子女在北京,成都居民,镶牙要到华西

那如果不是牙齿问题很严重,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刚退休没几年的新一线城市居民。

哦,难不成一个不识字的贫困市民镶牙跑华西呀?(镶牙不报销医保哦)

然后这位居民表示自己不会网络挂号,疯狂着急,不少网友对医院义愤填膺。

你们身边63岁的一线城市居民,别说大城市,就算是小县城,63岁会用微信的也不算少,每天在群里转《震惊》系列新闻比你溜多了。

怎么说到微信挂号就不会了呢?有两个可能吧,子女忽视教,自己拒绝学。

如果是第一个可能,那抛开医院责任来讲,文中李大爷算是空巢老人,既然是空巢,那与远方子女交流的微信等手段应该是要被子女教授才对,而子女既远游,这些都该是他们考虑清楚的事情,但现实是,他们没负担起给父母挂号的责任,没给父母及时教微信挂号等事物,咱们是不是理解为:他们把子女责任转嫁给社会了。

因为他们似乎并没有给自己尚算年轻的父母教如何用微信挂号等现代生活方式。

如果是第二个原因,现在不少63岁的城市居民都不好意思称老人的,记得之前有一个网友给父母手绘了微信的教程,虽然诸君不一定就是大画家,但用word截个图,打印一下,或者每次回家耐心教,早中晚教一次,教一个星期怎么都会了,当然,这是针对70以下的准老年人们。

至于年纪再大一点的,据我观察如果是高知老人,或者是身体健康头脑还灵活的老爷爷老太太们,80岁学会的也有,不过如果真到80+,那看病大多应该由子女带着去了吧,然后子女又涉及到40—60年龄段了,这就得学了。

大家也经历过,很多年纪尚轻的准老人们,真的就是喜欢以“我老了学不动了”为由,拒绝学习网购、挂号、预约等线上模式已经基本成熟的事物,但问题是,社会会等你么?时代会等你么?

答案是并不会,现在已经不是一辈子不出大山外面世界如故的时代了,失联一个月都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所以现代为人子女的孝顺可不仅仅就是顺着父母的意思,不是让他们想不学就不学,而是努力让他们跟上时代,八年前拒绝的智能机和支付宝,七年前拒绝了网购和微信,五年前拒绝了共享经济和美团大众点评,然后现在多出的冤枉钱,多走的弯路,都是债啊……

关于医院该怎么样,讨论得已经太多了,而且线下转为为线上的已经是大势所趋,大医院的志愿者之类的都安排得还算到位,导医台的态度也还不错,但仍然不能把教父母用微信等生活方式转嫁给社会啊,所以有条件的朋友就拼命教吧,就像当年咱们不想上课还是被扔去学校一样。

2020-10-23
社会 健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财长收到短信:刚救助米莱,他就抢中国订单

习近平等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港府是否要求新加坡引渡罗冠聪?李家超发声

“中国是700磅大猩猩,我们这几家算不上真正对手”

“美国业界仍一头雾水,中方已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