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贴一下当年我给某央企人资部长的一段话
楼主的问题应该算是一个人岗如何匹配的问题,这在人力资源里面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永恒课题,所以为了不出错,拔高选拔标准必然是一个不会不正确的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
而这个问题,往往就会被简化成简单的学历与能力之争,这样的争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不具体针对楼主的问题,我只贴一下当年我给某央企人资部长的一段回话:为什么要企业要尽量招聘名校毕业生,这其实是一个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招聘,哪怕再严密的所谓招聘体系,也无法再短时间内准确的识别一个人,那些所谓的人力资源工具/原理/模型,还是要靠人去判断,所以招聘本身就是一种赌博,能保证招聘到基本条件符合的正常人类就已经是成功的招聘了。那么,从企业的角度,也从大数据统计来看,低学历/相对较差学校产生精英的概率一般是低于名校中你招聘到特别垃圾的概率,那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私企倾向于挖成熟的人,因为这部分人是选拔出来了的,至少是被证明过了的。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看出身了。
但对于承担了人才培养任务甚至是义务的央企等单位来说,只能够拔高选拔门槛,提高概率。
当然,国有企事业单位拔高选拔标准还有一个不算普遍的小原因,1是可以避免某些麻烦,比如某央企招聘大专生当技术人员,普遍人一看这新闻,第一反应就是一定有内幕有PY交易,没有人会去关心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就算有,大家也不信。2是减少一些托关系找路子的电话,标准高一点,坚持一段时间,至少普通关系就好应付多了。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我在乡县市省都干过,在县乡一级,一个专科生并不比985的毕业生差》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