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过外卖也学过编程,系统漏洞太多了,写算法的人以及上层脱离实际也不负责任
凡事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责任不是全在这个“系统”
一方面客观上是这个“系统”对骑手的推动和压榨
另一方面,骑手自己主观上就是想快送达,多接单
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责任不是全在这个“系统”
这句话不同意,送过外卖的我出来说一说,责任还真就在系统!系统只是通过大数据来不断的优化,但永远是以最理想的状态来倒逼外卖小哥的,你如果没有跑过外卖,那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接七单(最高能接十单)的路线图,那是什么样的?完全不考虑到突发情况的规划(漏洞之一)。
而且,算法有问题,是因为写算法的人根本没送过外卖,我有幸接触过编程,也送过外卖,我从自身观察到的情况就能看出来:所有路线,只要是出现最佳路线的(用时最短的路线),出现超过一定次数,就会标记为最佳路线,但是!这是摩托车的时间还是电动车的时间?那它不管(漏洞之二);
曾经的最佳路线因为小区(穿过小区用时最短)或别的原因,而不能用了,算法能算出来吗?能,但不理,没有把这条路线去掉,而是仍然标记为最佳线路,很多新手被着了道(漏洞之三)。
所以,算法的问题,就是它的责任!一个不从实际出发,只要最优结果的系统,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系统,最终只是上层的狂欢,底层的悲哀。
典型的例子还有小黄车,高层算出就算是市面上百分之八十的小黄车都损坏(闲置)了,仍然能贏利,于是乎,哪管你坏车泛滥?哪管你资源浪费?我赚钱就行。说到底,还是在于人的责任心。
本评论由用户“hh0592821”推荐,来自《困在系统里的,何止外卖小哥?》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打开APP查看85条评论
评论85条
已注销用户
2020-09-09 11:27
这样说吧,造成目前送餐员困境的,绝对是二家平台有意的行为。
今天我特意咨询过一个以前送过外卖的朋友。
2019年初,我朋友去兼职送外卖。兼职了三个月后,他说太黑了,就不干了。
第一个月送餐是这样的,系统派单,总是派顺路单,要么是同一个起点,送几个相近的终点。要么是几个相近的起点,送同一个办公楼,或是相近的办公楼。因为这个是可以用大数据筛选的,是可以实现的。
他第一个月除了第一天有超时,就再超时过了。(一个原因是他送得也不多,一天就送十几单,毕竟是兼职嘛)
第二个月就明显不对了。没有顺路单,回头单很多了。
回头单就是你在送餐的路上系统给你派的单,可以拒绝,但是拒绝一次,二小时内,系统不再为你派单,只能手动抢。
所谓的回头单就是你送餐的路上,系统给你派不在原送餐路线上的取餐,送餐订单。这样势必会浪费送餐时间。特别是手上散单越多,系统派单越多。这样你必定会超时。超时就要扣一半送餐费用。
第三个月也是如此,我朋友就得出一个结论,平台是故意派回头单,让送餐员超时的。因为超时平台没有任何损失,还可以收获送餐员的罚款。
他的总结是,拒绝一次系统派单,然后二小时系统不会再给你新的单,只能手动抢那种大家都不愿意送的单。不拒绝的话,手上的回头单就会越来越多。就会更多的出现你在2公里外送餐,系统让你去另一个2公里外取餐,送餐到3公里外的地点。
其实,平台只要利用大数据,优先为送餐员发放顺路单,不仅可以让绝大部分订单不会超时,还能提高送餐员的效率,也会大幅减少送餐员的罚款。
有这么一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
某平台在全国有150万送餐员,每个人每天因为超时罚款15元。对于平台来说,一天就是2250多万。
大家可以问问给自己送餐的外卖人员,问一下有几个人每天因为超时罚款低于15元的。有的人每天超时罚款远不止15元。
你带我飞我带你赢
2020-09-09 11:19
闺蜜正好是饿了么算法工程师,她跟你说的差不多。。



你带我飞我带你赢
2020-09-09 15:45
我把这篇文章发给饿了么做算法的程序员,下边是他的回复:
长文写的很丰富,各个角度都描述到了,虽然不是做物流这块算法的,但那个长文给我的感觉就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观察这个事情。
很多问题不是说你有个什么方舟,什么大脑就真的能决策的很对,技术不应该是一个线性的东西,要考虑的指标也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准点率,时常,现在大家都在抢份额,现在这种很明显就是目标导向。但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么危险还有人去做,因为送外卖比工厂拿钱多一些。
我们自己也一样被困在系统里,他们是困死在接单系统,我们不也被困在钉钉和微信里头。
对于饿了么的回应,他也评价了一下:
先表明一下饿了么昨天的那篇文章,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并不期待增加一个按钮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时候是一个表达自身态度的问题,也给了用户自己选择,并且也会给红包或者吃货豆来做补偿。这个态度我觉得非常重要。
社会应该倡导,未必最快就是最好,这个不是纯平台、骑手、客户一方的问题,是所有人都要考虑的。
我闺蜜也是饿了么做算法的,她是这么说的,虽然她不懂调度算法,但她猜测估计就是为了省时间,这样就能多拿订单。不仅提高算法效能,也能分配更多订单,提高骑手利用率。但现实就是骑手就太累了,有一些压榨感。
她还说,程序员不优化算法要干嘛,做运维吗?那就没有上升空间了。可能也有其他的研究方向,不一定只是需要调优,但这里边一定是个死循环。不过要相信科学,一定会找出创新的方向。
11111111111
2020-09-09 10:53
可怕的是,骑手完成系统的任务以后,算法还会进一步“优化”结果。
但现实中这种压力不是只有骑手有,销售岗位每年的指标都要涨,没有任何道理。
清淡如水
2020-09-09 11:20
这其实就是一直担心的算法伦理问题,甚至是AI伦理问题。如果没有人文人性的部分参与算法,有一天AI算出消灭人类是环保节能还是什么其他的目标的最优解,天网就诞生了,它不是邪恶的,只是努力完成人类赋予它的任务而已…
库兹涅佐夫上将
2020-09-09 10:42
成本(违法成本)让社会承担,利润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