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朋友说自己忽然懂了周芷若的“婚姻预言”
来源:“喽哥”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一段长时间的出差之后,喽哥最近在倒休,久违的心静如水。但是这种平静突然被一个成都的朋友打断了。
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群友,是一年之前在一个金庸武侠群里加上的,素来很少联系。
朋友说,人到中年,他忽然读懂了《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对张无忌、赵敏婚姻作出的预言。
喽哥知道,朋友说的是《倚天》第四十回,张无忌正要给赵敏画眉,周芷若突然到来,她对张无忌说:
“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
朋友说,年轻时,包括刚结婚那会儿自己先后多次读《倚天》,每每读到这里都颇为不解——
为什么周芷若如此笃定张无忌会在十年八年之后只会想着她?
莫非是所谓的“七年止痒”?
当年的朋友对周芷若的这种盲目自信嗤之以鼻,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只不过是周芷若在强挽爱情失利的颜面,抑或是给张无忌心理暗示而已。
他认为以赵敏的“有趣、有颜、有爱”,以张无忌的人品和做派,断不至于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朋友说:“这几天,我突然懂了这句话。或许周芷若说的是真的。”
随后,朋友讲了他的故事。
朋友和爱人是大学时的同学,男帅女靓,金童玉女,两人感情一直很好,特别是刚恋爱那会儿,山盟海誓、你侬我侬,算得上学校的神仙眷侣。毕业后,两人顺理成章走进婚姻的殿堂,得到了来自所有人的祝福。
事业上二人也都顺风顺水,朋友刚过30就成了公司的中层正职,又一晃十来年,已经到了该竞争副总的年龄。爱人也是事业有成,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当下已是某省会著名私立中学的副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孩子也是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可谓人生赢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精力逐渐从蜜里调油的爱情,转而向各自的事业,日子日复一日过去,激情也渐渐趋于平静,朋友说:“我感觉爱情已经变成了亲情,尽管爱人很懂事,很贤惠,也依然很漂亮有气质,但我还是感觉她和生活一下子都突然失去了光泽,渐渐地反而会时常想起自己当年那个任性、刁蛮的初恋,想起当年青涩的时光。”
也正是如此,朋友才说,他好像突然间懂了周芷若的那句婚姻预言。
“所以,你是不爱现在的爱人了吗?”喽哥问。
“不不不,我爱她。假如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甚至愿意选择替她去死,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但是,你知道吗?不知为什么,我们之间已经越来越没有话,越来越像左右牵右手。我们现在基本上很少吵架!昨天早上下雨,我送她去单位,一路上我们两个人竟然连句话都没有和对方说。你不觉得很可怕吗?”
听完朋友的话,喽哥久久无语。
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便是那句忘了是谁说过的:
最怕你在某个年纪突然读懂了一首歌、一句诗、一段话。
朋友所说的两个人婚后越来越少的对话和争吵,以及说自己突然懂了周芷若的那句婚姻预言,不正是这个意思吗?他的感觉实在像极了张爱玲的那段名言: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对于周芷若的这句“婚姻预言”,喽哥印象中金庸在新修版的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种感情,大概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吧。
但是,实话实说,喽哥理解但却并不认同朋友的观点。
喽哥理解,朋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红玫瑰白玫瑰、蚊子血与朱砂痣的对比,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之后出现的迷惘与误读——
他所谓的读懂了周芷若的婚姻预言,只是一种硬把自己的处境“代入”周芷若语境之后的表象,是一种自我的抚慰和暗示。毕竟,就连他自己也表示“甚至愿意选择替她(爱人)去死,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他所谓的“时常想起”的“初恋”,或许更多的是自己当年的青春,以及为了爱情敢闯敢拼的逝去的、一去不复返的时光。毕竟,就连他自己也说“想起当年青涩的时光。”
所以,与其说朋友在怀念“初恋”,不如说,他只是在平淡的婚后日子中想起了曾经那个敢爱敢恨、有机会选择和试错的少年,以及那个曾经慰藉过少年青春孤独的女孩。“初恋”女孩并非因为美丽才会被朋友想起,而是因为曾经妆点过朋友的青春才得以永存。
同样,与其说张无忌在怀念周芷若,不如说周芷若是张无忌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记忆,张无忌忘不了周芷若,更多的是忘不了那段永远消逝的青春吧。
你说呢,朋友?
点个“在看”,读懂中年,读懂周芷若的“婚姻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