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飞行边界的歼-20格斗训练,探索的不仅是装备极限
在昨天的《解放军报》02版《空军航空兵某旅换装训练鼓励飞行员大胆挖掘战机潜能——直面风险,勇拓“飞行边界”》这篇报道中,曾荣获人民空军首届“金头盔”的王帅、以及曾担任“王海大队”大队长的飞行教官杨春雷等老飞的登场,已经说明了“换装训练”和“飞行边界”的指代对象——尽管配图里都是苏-30。
▲说来由于去年这条新闻用了歼-20的画面,还让不少人开始猜想歼-20能否静态展示;一些“贼心不死”的还合计今年珠海航展总该能看到......不过今年这么个情况吧,能开成就不错了
“注意迎角!注意迎角……”耳机里不断传来语音警告。杨俊成清楚,这刺耳的警告声并非战机故障所致,而是他主动挑战进入左边界寻觅战机,探索飞行极限。
这一幕,让飞行教官杨春雷颇有感触:“以往,飞行员进行换装训练,很少飞边界、失速、大迎角等险难课目。如今,飞行员在训练中探索战机极限性能已成为常态。”
虽然同为双发重型战斗机,但苏-30和歼-20从气动布局到飞控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让这支有着苏-27/30系列飞机近30年使用历史的部队在换装训练中小心一些也无可厚非;然而歼-20优秀的气动-飞控综合设计,赋予了该机在包线左边界飞行时充足的迎角等限制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无忧虑”操纵特性,让飞行员们有了敢于“边换装、边探索”的信心;同时这种探索得来的数据,也有助于歼-20不断改进完善。
▲飞行参数边界限制能力的优劣,决定了不同机型飞行员在包线边界飞行时或多或少存在的“适度忧虑”,各自需要做到多大的“适度”
提到左边界,又伴随着“突破极限速度和高度”,“抓住云层遮挡的瞬间,紧急施放干扰,大机动摆脱”等描述,这则报道里着墨较多的,显然是视距内的格斗训练。虽然现在一提到格斗,就免不了“你为什么要格斗”/“因为你傻”这个梗,但一方面格斗弹舱的存在,就决定了歼-20部队必然有一定的格斗训练比重;另一方面,具备高隐身性能的四代机之间的空战如何展开,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混合使用各种武器的格斗则是一种被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方式;而且正如报道所说,既然要在训练中让飞行员更好地掌握战机边界性能,以机动动作更频繁的格斗作为训练背景,也是一种很实际的选择。
▲但逐渐普及的大离轴角格斗导弹,加上一些拥有矢量推力发动机的三/四代机型的加入,确实让格斗中双方“同归于尽”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同时还要看到一句话,“不管什么机型,只有摸清极限性能,才能更充分挖掘出战机的潜能”。我们之前在讲空军航空兵多机种保障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时在维护三代机时,也要应用维护四代机的理念和标准;早在三代机部队在各军区空军仍然是“宝贝疙瘩”的时候,一些二代机部队就喊出了“训练标准向三代机看齐”的口号。
▲当年在歼-7部队中训风颇为扎实刻苦的原广州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相比近年来才开始迎来新机的歼-7部队,就较早迎来了歼-10的换装
这句话不仅在距离“七爷八爷”彻底退役尚有时日的今天仍然有效,随着歼-20装备数量的增加,加上早期换装阶段的“混编共存”特点,“训练标准向四代机看齐”的做法自然也会越来越多。比如负责新型教官培养的空军飞训基地某团混装包括歼-20在内的多种机型,其中一大作用就是让其他机型的教官在对标本机型新大纲要求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在在力所能及的方面朝着歼-20“见贤思齐”。
▲学习一个多机种配合作战,那当然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王海大队”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旅换装歼-20的总体成效,大家则可以根据报道中的这段总结性文字自行体会:
换装训练以来,该旅有针对性地强化复杂气象、强电磁干扰等险难课目训练。低空飞到最低、载荷拉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在挑战极限中,他们不断寻找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目前,该旅多批换装飞行员以全优成绩通过考核,部队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然,也没必要非得搞刻舟求剑式的一一对应。比如说,要是有人想拿“实弹打到边界”这句话,去找那些拿“从来没见过歼-20发射导弹画面”说事的人对线,在我们看来就很没必要;怎么,要是报道里没这句话,莫非您在内心深处还真觉得歼-20没打过导弹不成?
▲挂弹都公开展示了两回了,何时公开打弹画面,更多是宣传需要;大概是最近的形势影响吧,纯个人直觉,官宣的时候不会太远了
从歼-20列装这支东海方向尖刀部队目前的成绩来看,列装当年就参加体系对抗、并发射实弹击落小反射面靶机,一方面是紧张的“答题时间”,一方面是令人满意的“分数”,这位“状元”可以说是不负重托。现在除了萦绕了多少年的发动机话题之外,关于歼-20的下一个争论点,大概就是何时“爆产量”了——特别是在如今这个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当然了,既然立足“假如战争明天爆发”,那么也不能只看着“增量”而不看着“存量”,比如数量稳步提升、正不断提升战斗水平的歼-20飞行员们,其实就既是“增量”又是“存量”。
▲在这样的场面不仅仅只是阅兵专属之前,面对也许明天就会挑起战端的潜在对手时,通过升级让现有机队的战斗力不断提升,同样是非常务实的手段
在当前“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的总要求下,面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多个方向上传来的敌情动态,作为人民空军航空兵当之无愧的制空尖刀,几支枕戈待旦、随时能战的歼-20小分队正时刻准备着。相比50多年前同样分驻多地、迎击美军无人侦察机和蒋匪空军战术飞机挑衅的我军米格-21F-13小分队,今天的歼-20小分队们看似依旧是宝贵的精兵,但背后的造血能力早已“换了人间”。
▲在高强度局部战争中,相对建造周期以数年计算的现代化战舰来说,现代化战机的“整补”效率还是高很多的;另外依托低可探测性等优势,隐身战机有相对较低的损失率,客观上也有利于战时机队规模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