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被“隔离”的苏州立新小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最近,一条题为《苏州民办学校学生被安置进重点小学,校方:加装铁栅栏“隔离”》的新闻在各大平台上炸锅了。
故事情节,想来常看观网的筒子们应该已经知道了——立新小学是苏州娄门附近的一个民工子弟小学,由于原场地不再租给这个小学办学,800名小学生面临无处可去的命运。
小学校门
地方教育部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综合考量了一下,决定将这800名学生转往6公里外的勤惜小学安置。
勤惜小学表示,会把这些孩子安顿在空余校舍,但考虑到学校的管理压力,将设置栅栏分校区教学。
就是这波加栅栏隔离的操作,引发了众怒。立新小学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歧视,而勤惜的家长也为校园安全、学生心理、公办学校教学资源被侵占等问题担忧。一度在校门口举牌抗议。
勤惜小学家长的抗议(图自:家长帮)
在苏州生活了二十来年的我看到这事儿,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勤惜和立新距离不近啊,为啥要搬那儿去呢?要知道以后立新的学生上学都会变得很麻烦……
这也是让许多勤惜家长费解的一个问题。
而背后的故事也许还是要从五年前挖起。
上网搜了一下这个立新小学,办学似乎很随意,看到今年年初的一个吐槽帖就指出了一堆学校的办学问题:
在五年前,这所学校还因为校舍问题上过新闻。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校长徐兵表示立新小学建于2005年,学校不差生源,但办学经费、场地始终是老大难问题。2013年,由于政府规划变动,当时的校舍“不给租了”,学校面临着重新选校址的问题。
这样的说法,与官方的说明也能对得上。据官方文件显示,2013年,苏州市姑苏区将新建平河路小学及附属幼儿园。为完成这项工程,将立新小学进行搬迁,在原址上建平河路小学及附属幼儿园。
所谓的“平河路小学”,只是暂定名而已,在2016年9月1日正式建成后即更名为“勤惜小学”。所以,一些论坛上有人说,“勤惜用的原本就是立新的地,现在立新没地方去只能搬回去”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到地图上看,“新建平河路小学”这一地标仍然存在于勤惜小学的校园内。
而透过街景所能看到的正是勤惜的教学楼,也就是勤惜说要加铁门的地方。
一些家长在给市政府的诉求书中,条陈了若干条质疑。其中一条便提及,为什么要将立新小学安置到距离很远的勤惜小学,而不是就近安置到其他小学,其缘由可能就与立新旧址在勤惜上有关。
回过头来说,勤惜的家长也有点儿背锅的意味。“隔离”的方案并非出自家长之口,而家长们却硬生生被网友们骂成了“势利眼”、“自私自利的中产阶级”。但读一下诉求书就可以看到,这些家长本身也是反对两校隔离这一“人为制造社会矛盾”的行为的。
在这个“中产阶级歧视民工子弟”的故事里,还有许多细节是模糊的。有着13年历史的立新小学生存越来越艰难,是否是因为自身办学水平下降难以吸纳生源?身为语文名师的蒋利军校长真能公开说出“隔离”这样“难听”的词?还有,立新的旧校址为何会被收回,又将作何用?
哪位观友有闲的话,不妨再给我们挖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