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中医—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成书,不同程度地接受着当时社会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而影响最大者当数道家,且多表现在养生方面,《黄帝内经》共18卷,162张篇,其中涉及养生内容的有30余篇,对于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家的思想与《内经》养生学说的影响,探讨如下:

一、道法自然,顺应四时

500

老子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精辟地论述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说明人最终应该效法自然,《黄帝内经》吸收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道家的这一思想,从而使其更加具体和深化,《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的人的参天地,应阴阳,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的论述,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效法自然,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甚至还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四季不同的养生方法。这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与自然相适应的生理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升,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需,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则阐述了一日之内人体阴阳肾衰的变化,应该按其自然变化而调摄生活起居之理。顺应自然,起居有常,保证营卫气血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有序,才能无病而长寿。相反,违背自然变化规律,必将遭到外邪,损伤形体,导致早衰。

二、恬惔虚无、清静无为

500

老子《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为无为”的论述,如“为无为,则无不治”,“常道无为,则无不为”等,《庄子·天道》的“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处寿长矣,夫虚静恬惔。默默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则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为无为”对国家、人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的事情,该为;

“无为”,即不妄为,对国家、人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害的事情,均“无为”

那么养生究竟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呢?

首先,有利健康则当为。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明显有利于健康 ,例如适度运动 、乐观豁达、规律生活、饮食有节等。好的养生,当为自己的生活不断丰富这些有益因素。

人生短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认为“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这是看透了人生的。短短百年,管他贫富,只要乐观对人有益,那就多多欢笑。

500

其次,不利健康则不力。人过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尤其到了中老年,对于生活中哪些因素损伤性命,其实都十分明白,此即白居易所谓“年长识命分,心慵少官力”。众所周知,如抽烟、熬夜生活不规律忧思愤怒等,对健康都十分有害,应当予以避忌,《吕氏春秋》说:“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取舍”,即为与不为,这段话说明了避害不为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生活中有害健康的事情,不仅不要去做,更要时时警惕,及时规避。老庄哲学研究的是生与的问题,而内养正气,外避世俗则是其养生延年的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从养生学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道家的这一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等文字,曾被历代养生家奉为至理名言,亦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黄帝内经》提倡恬淡虚无,内养正气,清静无为,实际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的情志变化,保持开朗宽阔的胸怀乐观愉快的心态,已达到保养真气,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少私寡欲,保精养神

500

所谓欲,是指包括性欲在内的人的各种私欲,道家不主张梦欲,但是主张节欲。“少私寡欲”一语,出自《老子·绝圣弃育》,是道家研究延年长寿的内容之一。

《黄帝内经》对节制私欲问题也有论述,认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都与肾精的感哀有关(见《家间、上吉天真论》),肾精充盛则无病长寿,反之则衰弱短寿.所以应该节制性欲,保养肾精。如果"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就会半百而衰。因此,要节制私欲,保精养神。

《黄帝内经》在强调节欲的同时,亦注重培补,因此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思想。《素问遗篇、刺法论》说:“肾有久病者,寅时而向南,净神而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液无数”,这与《庄子.刻意篇》说:"吹晌呼吸,吐故纳新”的“导引神气以养形魂”的方法相似。《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论述, 这是《道德经》说:“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思想的进一步阐述。在道家思想和(黄帝内经》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后世有关养生理论和方法有很大发展。

四、甘食美服、安居乐俗

500

《老子》中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生活的描述,对后世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子·天下有道》说:“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教人常知足而安于现状,是老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他认为人生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因为不知足就要设注去改变环境,就要内劳其心神,外劳其形体,使神驰于外,精耗于内,甚至折寿损命,所以是人生最大的灾祸。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幕”的论述,可见其受老子思想影响之深。但是《黄帝内经》是从养生的角度而言,教导人们要安于现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以及衣食住行都要从内心感到满足,从而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思想对后世医学家,特别是养生家有较深影响。

五、结语

古人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创造了丰富的养生方法,几千年来有所发展达数以万计,内容也颇为丰富。究其《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深受道家的思想的影响,所以说老子的《道德经》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之源

500

《黄帝内经》认为能否按照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养生,与能否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法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论述了养生的最终目的就是治未病,通过治未病,求得延年益寿。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成为中医养生学说的根本宗旨

2020-06-06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