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平时期的殖民主义

本文首发公众号:愤怒的鹏鹏(fnddp_pol)

500

近来逆全球化问题受到许多专家和网友的关注。

要讨论逆全球化,就要首先搞明白全球化是怎么回事。

本文主要讨论经济全球化,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政策有哪些要求

谁在推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掠夺的手段

中国:全球化过程中的特例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福荫

500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以上定义来自度娘。

全球化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大家听到全球化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最先想起的,一般是经济全球化。

500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500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张。

贸易自由化:要求各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同时主张以市场为主导,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500

生产国际化:指商品在多国生产,跨国公司进行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跨国公司是国际一体化生产的主体。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日益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际间流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日益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大垄断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或开办新公司,或设立子公司,日益扩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

500

资本全球化:要求资本能在全球大规模快速自由流动。为达到这个要求,各国应该开放金融市场,减少对资本进出的管制。

科技全球化:要求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能大规模跨国界转移,必要时能够实现跨国界联合研发。

500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500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模式,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发达国家向部分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以跨国公司的形式,从全世界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在看中的国家建立生产企业,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组织生产,产品通过国际贸易销往全世界。

凡事有利必有弊。经济全球化,有人推动,有人反对,牵涉各方面的利益。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国与国之间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500

对输出资本的发达国家来说,本国资本成立跨国企业,打破地域限制,采用全世界最廉价的原材料与劳动力,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能将原本需要分散于多地的生产单位集中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能开拓全球市场,扩大产品销量。

这些因素,都能为跨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为资本带来更高的回报。

但是,发达国家往往人力成本高,导致跨国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发展中国家,造成本国制造业流失,产业空心化;

制造业迁出,导致第二产业工人大面积失业;

跨国企业背后的资本为获得更多利益,采用种种手段,减少纳税,导致政府税收减少。

对资本输入国家来说,跨国资本带来了大批制造业企业,产生大量就业岗位,能充分利用本国闲散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国内第二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企业增多,政府税收增加;

为改善国内发电、交通运输、通信等基本条件,提高经济运转效率,政府大力投资,各类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金融业蓬勃发展,各类资产价格节节攀升。

但资本输入国面对各种来自经济全球化支持者的压力,往往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全面对外开放。

这将带来进出口贸易额的急剧增长,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提升,导致进口远远高于出口,贸易逆差急速扩大,政府被迫引进海外资金来加以弥补,对外收支严重失衡。

伴随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出现了。国内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资产升值的同时,产生大量泡沫,政府、企业和私人负债累累。

要命的是,如果资本进入前本国工业基础薄弱,民族工业很难掌握核心技术,容易被外资冲垮或者沦为组装厂,最终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资手中,本国的经济命脉被外资掌控。

500

如果故事仅仅到此为止,那全球化对广大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毕竟,上面的所有问题,相比于脱贫来说,都不算什么大事。等实现工业化,国家富强之后,可以慢慢解决。

但资本是贪婪的,面对利益,并不会轻易收手。

500

▍资本的掠夺手法

发达国家的资本集中流入一个国家之后,短期内,目标国家经济就会起飞,其后数年乃至数十年中,经济高速发展,资产价格飙升,泡沫越吹越大。

目标国家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出现巨额贸易逆差,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大量引入外资。国际投机资本见有利可图,纷纷涌入。

500

一段时间之后,目标国家人力成本上升,相比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已没有优势。于是跨国企业纷纷物色下一个适合建厂的国家,谋划将工厂搬迁。

此时,目标国家由于早先工业基础薄弱,核心科技和主要工业企业掌握在外资手中。资产价格相比之前,已经不知翻了多少倍,泡沫巨大。政府、企业、各人负债率高居不下。

倘若外资纷纷撤出,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将会造成沉重打击;国际投机资本趁机兴风作浪,大量抛售资产,带来价格暴跌,债务违约,更是致命一击。

且不说目标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对,即便能勉强扛过去,国内经济也会「一朝回到解放前」,第二、第三产业半死不活,金融行业一地坏账。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这么来的。

500

必要时,国际资本还可以对目标国家展开金融攻击。目标国家由于起步较晚,缺少专业人才,且实力弱小,面对拥有上百年专业经验的国际资本的进攻,防不胜防,无力招架。

国际资本顺利完成财富收割,在新的目标国家再次重启这一套路:选定目标国家—集中投资设厂—低价买入资产—目标国家经济发展,投机资本涌入,资产价格上升,人力成本增加—资本选定下一个投资目的地—高价卖出资产,制造业外迁,外资纷纷撤出,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目标国家经济陷入危机,发展成果几乎被洗劫一空。

套路反复进行,一个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迅速衰落,全世界成为资本的狩猎场。

500

国际资本在流入中国以前,曾流经日本、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资产泡沫破裂,陷入近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巴西于1999年爆发金融危机;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的泰国、印尼和韩国受到严重冲击,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

而这些危机的爆发,基本都与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有关。

我们回头审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就会发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对跨国资本比对落后国家更有利。

资本全球化方便资本在全世界自由往来,发挥各种金融手段掠取财富;

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方便跨国企业降低成本,打开落后国家市场;

科技全球化保证先发国家在科技上的优势地位。

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减少对国际资本的管制,方便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在全世界为所欲为。

500

经济全球化本来就是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所推动的,必然为跨国资本服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对这套游戏规则缺乏经验,实力对比悬殊,无力抵抗国际资本的进攻。这套体系产生有利于跨国资本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经济全球化其实是一场欧美发达国家设计的,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利用落后国家廉价劳动力获取高额回报,并趁机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进行洗劫的阳谋。

殖民主义时期,资本家们靠武力掠夺全世界。全球化时期,资本家们靠跨国资本掠夺全世界。

经济全球化,是殖民主义掠夺全球的稍微文明一些的形式。由此产生的落后国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只不过是附加品。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会认为我夸大其词。中国明明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了啊,也没见怎么被人掠夺。而且曾经的资本流入国在金融危机之后,也在几年内慢慢恢复,境况似乎并不如何糟糕。

500

▍中国:全球化过程中的特例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受到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国家,就会发现,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点。

1、资本输入之前,工业基础薄弱,民族工业面对外资企业不堪一击。

2、理工科人才少,技术工人储备不足,导致本国工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缓慢。

3、国有企业及科研机构数量少,水平低,无力提升本国科技实力。

4、信奉新自由主义理论,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全面开放,对金融领域缺少管控,资本随意进出。这给资本留下了兴风作浪的机会。

500

跨国企业大举进入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被冲垮,或是破产,或被收购,又或沦为毫无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代工厂。少数幸存的企业,又无力与外资企业竞争。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掌控能力很弱,难以把控工业发展方向,难以组织产业升级,民族工业永远处于产业链底端。

主要的工业企业被跨国资本所掌控,一旦国际资本撤出,第二产业几乎瞬间瓦解。

对资本不加管控,国内有利好消息时,资本蜂拥而入;一旦国内形势有变,资本又集体出逃,容易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同时为国际资本发动金融进攻留下了机会。

而以上缺陷,中国身上都不明显。

经过前三十年的工业发展,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改革开放之前,就可以制造铁路机车、汽车、潜艇、飞机、火箭、“两弹一星”等先进工业产品。

500

轻工业稍弱,但主要的轻工业产品也均能制造。

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充足,能够顺利承接引进的先进技术。

同时,我国对外资进行严格管控,对武器弹药制造、核电站建设运营、轨道交通设备等重要行业,严格限制外资进入或控股。

通过大型国有企业,能源、电力、通信、交通运输、金融等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我国本身的工业基础和合理的政策方针,使得民族工业能够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近十年来更是后来居上,将发达国家的很多老玩家淘汰。

由于民族工业的竞争,外资不能漫天要价,只能通过比较合理的价格参与经济活动,又无法控制关键行业,只能单纯赚取商业利益,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国家对外资及资本进出的严格管控,削弱了资本投机的手段,有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国际资本并非不眼红,只不过我国弱点少,措施强硬,这些劫匪无处下手而已。

500

▍中国的福荫

至于越南、印尼、泰国等一干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平稳,没有被外资赶尽杀绝,其实可以说是因为有中国在前面吸引火力,遮风挡雨。

由于中国企业在低端制造业的强势,外国企业竞争不过,外资纷纷从这些行业撤离。

500

发达国家独霸这些行业的时候,竞争对手的出现显然对其不利,这是它们绝对不允许的。

这些年,每当中国企业进入某一领域,该领域的外国产品就会不断降价,利用价格战打压竞争对手。

但现在外资已经失去了这部分市场,那么让中国一家独大,显然不符合其利益。因此,国际资本才会任由东南亚国家发展低端制造业,与中国竞争。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留下了发展的余地。

比如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部分行业,确实能提供比中国更有利地生产条件;有些外资垄断的高科技领域,为防技术扩散,不愿将工厂设在学习能力超强的中国;等等。

但是,这些中小国家只要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不能说安枕无忧。毕竟,工业实力强劲如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星、LG等很多大企业的大多数股份也落入华尔街之手。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集团真要掠夺中小国家的发展成果,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500

▍全球化的其他影响

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财富创造分配方面的问题,全球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落后国家人才流失、传统文化消失等问题。这里大鹏主要关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在其他领域的影响暂不讨论。

总之,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践行的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各国减少对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管控,为资本的运作提供方便,代表的是资本的利益。

500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从综合实力来说,我国也算得上是国际大资本玩家之一。

所以,目前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有利的。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价格公道,平等互利,与西方式的巧取豪夺有本质不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公平的贸易行为,消减了西方跨国资本的剥削程度,反而掩盖了西方跨国资本积极推动全球化的企图,让大家忽略了西方殖民时期炮轰国门强迫开展贸易的罪恶历史。

这几年,美国对自由贸易积极反对,正是因为它在全球贸易中的实力消退,自由贸易规则不再总是对它有利。

这也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仅仅是方便贸易开展的工具而已,并不是绝对正确的,盲目地迷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取的。

2020-05-22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格陵兰岛催美欧:要我们找中国?

“再见,华盛顿!你好,北京!”

“转向中东和加拿大后,中国买家不回头了”

立即生效!特朗普政府暂停留学生签证面试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