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外交学院施展教授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推崇论
首先声明,第一,这是学术性批判,不是扣帽子。第二,希望大家不要在施展教授公众号下留言,第三,希望大家能够平心静气的看,口吐芬芳之类的就不必了。
施展教授是外交学院政治学教研室副教授,也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我主业并不是搞国际政治的,只是比较关心国际政治罢了,公众号里面大多数人了解我,是因为在知乎知道的,知道施展教授这个人,是因为在知乎的私信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要求我评论,后来稍微看了一下施展教授的公众号以及施展教授的文章,觉得里面的谬误甚多,有误导当代青年的嫌疑。
我们先看施展教授的公众号: 美国为何能成为世界秩序的主导者?
根据施展教授的观点,大英帝国是依靠
“低成本统治世界,依靠普通法的规则体系”,,大英帝国依照普通法的程序来统治世界,普通法是进化出来的,
普通法是“不断的案例堆积,不断的博弈过程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制定”的,等等。
“法国因为要把殖民地都改得跟自己一样,当地人肯定不服啊,于是就产生了激烈的反抗和暴力镇压,统治成本就非常高。”
“普通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要好过大陆法”
“普通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要好过于大陆法”,我不知道这个道理是从何而来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只和具体法条有关,和什么法系有什么关系?也请施展教授能够详细的论证,为什么德法之类的大陆法系国家对于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就不如英美的普通法系了?
亦或者说,其他实行普通法系的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印度之类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如何?
投资保护是国家法律完善与否的问题,和法系有关吗?
施展教授一直不停的褒扬普通法系,贬低大陆法系,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英国如何统治世界,如何殖民世界,本身是与什么法系没关系的,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本身就是现代不同的法系而已,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法学界的主流就是两种法系的融合。
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几个区别,比如说法律渊源,普通法系以判例为主,大陆法系以法条为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法系没有法条,恰恰相反的是,美国有大量的成文法典,比如说世界上第一步刚性宪法就是美国宪法,美国很多州都有自己的成文法汇编,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判案依据。路易斯安那州甚至是二元法系。
施展教授所谓的普通法系是““不断的案例堆积,不断的博弈过程中逐渐演化出来的”,其实大陆法系也是类似,只是说在立法过程中,大陆法系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大量的诉求汇聚到立法机构,最后立法机构进行归纳,形成法条,不是说大陆法系就是一个“天降神人”过来直接把一二三四条法律就给颁布了。
从法律渊源上说,这只是归纳和演绎的不同而已。
而如你们所见,在世界上使用普通法系的国家,无一例外的全是英国或者美国殖民地,既然普通法系这么好,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学?中国从未被法国或者德国殖民,为什么中国也是大陆法系?
至于施展教授所说的,英国可以和殖民地人民进行妥协,然后“军队也是一样,来了之后不是说强迫当地人执行英国法律,而是为了保证大家都接受的法律能够执行”,这根本就是幻想。
大家可以看看《尼赫鲁自传》,尼赫鲁的父亲是印度赫赫有名的大律师,非常富有,当然英王就曾经下榻在他们家,相当于中国的曹雪芹家族,尼赫鲁本人出身优渥家庭,上过哈罗公学,上过剑桥大学,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尼赫鲁为何反抗?
《尼赫鲁自传》里面提到:
每次英国人因杀了印度人而受审讯时,总由英国法官宣告无罪释放。火车上总有几个车厢保留给欧洲人,无论车上怎样拥挤一这些保留的车厢即使空着也不让印度人去坐。火车上不是预先订座的车厢也往往被英国人独占,不准印度人进去。公园中及其他公共场所的长凳和椅子是保留给欧洲人坐的。
尼赫鲁自传
哪来的“来了之后不是说强迫当地人执行英国法律,而是为了保证大家都接受的法律能够执行”?谁会接受这种法律制度?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强迫性的举动,如果双方都同意,哪来的战争,哪来的殖民呢?
刺刀之下,谁敢不从?
北美的印第安人我就不说了,当然接受,都快被灭族了能不接受么?
其实看看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都有共同点:当地的土著人很少,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都是如此,大量的残杀当地的原住民,指望什么“为了保证大家都接受的法律能够执行”……
至于说“法国因为要把殖民地都改得跟自己一样,当地人肯定不服啊,于是就产生了激烈的反抗和暴力镇压,统治成本就非常高”,不知道从何说起,在全球,只有英国殖民的地方才实行普通法,没有被英国殖民的地方都不是普通法,这是强迫的,还是自愿的?不是一目了然吗?
就不说印度,就是英美自己,英国是如何退出北美殖民地的?难道是和平交权的吗?一开始不是英国打败了法国,长期战争导致财政困难,然后对北美进行增税吗?北美人民认为“无代表不征税”,独立宣言对于英王的一系列问题说的清清楚楚的,北美当局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英王发请愿书,被英国置之不理,后来才打的仗。
最后英国人打输了,被迫撤离了北美。损失惨重。
同样的还有布尔战争,直接把大英帝国打破产了,这殖民成本低吗?
另外一篇文章是施展教授写的《施展:清教伦理与美国的力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21704
发表在澎湃上,这篇文章看的我莫名其妙,因为在2020年了还谈什么“清教精神”,实在让人很无语。
所谓的清教徒是什么?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
施展教授有一些很明显的东西都弄错了,举个例子,施展教授说“清教伦理下的政治一定是个人主义的,而非集体主义的”,本身就是施展教授的一些奇思妙想,清教徒就是集体主义的,只是这个集体主义和中国式集体主义不一样罢了。
早期的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是英王委任的英国国教徒,而新英格兰才是清教徒居多的地区,不能说新英格兰清教徒居多,就把弗吉利亚不当人了。
而把自由女神像当成“清教精神”更是啼笑皆非,自由女神像本来是法国造的,是送给美国人当礼物,而法国是天主教国家,给自由女神题词的是个犹太人,提出设计这个构想的爱德华·勒内·德·拉沃拉是个废奴主义者,之所以要造这个,是因为庆祝美国内战中北军胜利和废除奴隶制,这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写的非常清楚,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施展教授最幽默的是,本来自由女神像初衷是废奴导致的,但是施展教授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施展:清教精神与布尔人的迦南地》里面,又把布尔人的“清教精神”吹嘘一番,尤其是关于种族主义的,施展教授说:
但是,对布尔人而言,种族隔离并不简单地是个物理行为或经济利益行为,它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的行为,它有一种道德性在内,是对布尔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最为强硬的表达,是对自己的神命的一种践行。
那么问题来了,自由女神像本身是反对奴隶制,反种族主义的,布尔人是种族主义者,怎么都变成了“清教精神”了?难道不觉得矛盾吗?
至于文章后面,施展教授说
今天的美国看似不以制造业见长了,看似已成明日黄花不再有那种力量,要知道,那是因为今天仍然是日常状态,美国人还没有“被惹急”。一旦“被惹急”,进入到非常状态,将近80年前的历史不是不可能重现。所以,不可轻易嘲笑美国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更不要把美国惹到要“办大事”的层次。
劈波斩浪的力量
在和那位朋友讨论的时候,我回复道,“美国人被惹急了之后就是全民心流,碾压性力量席卷而来,万军之耶和华的感觉,这是清教的政治效应。
“万军之耶和华”是什么?
“全民心流”是什么?
万军之耶和华搞不定伊拉克,万军之耶和华搞不定阿富汗,万军之耶和华在朝鲜失败了,在越南也失败了。
“集中精力办大事”本身是一个国家的组织度,科技水平,制造业等等有关的,和什么清教精神,和什么万军之耶和华有关系吗?
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苏联在二战时期爆发出强大的动员能力,是清教精神和万军之耶和华吗?
美国二战巅峰时期钢铁产量也就就八千万吨而已,中国现在去产能的前提下,年产10亿吨,这是清教徒精神和万军之耶和华吗?
今天对于清教徒的吹捧,无非是马克思·韦伯写的那本册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罢了,即便是按照这本政治宣传册子里面所谓的“清教徒精神”,什么“勤俭,节约”,在今天的美国还有吗?美国消费主义盛行,储蓄率低的可怜,哪一点清教主义了?
至于美国人会不会惹急------疫情已经导致美国累计136万人确诊,8万人死亡,911死的美国人不到3000,珍珠港美国阵亡2000多人,整个越战美国才死了5万8,死伤惨重到这个地步,万军之耶和华在哪?美国的凝聚力在那?清教徒精神在那?
施展教授并非不知道这一切,毕竟是外交学院的教授,似乎施展教授对于盎格鲁---萨克逊人有特别的好感,从普通法到清教徒都是,只要沾边的东西都忍不住吹嘘一番,甚至乃至于像布尔人的种族隔离政策都要进行洗白一下,这一点实在让人很不解。
施展教授的文章灌输的是政治理念而非事实。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