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被丈夫咬断手指、挖眼珠:随便结婚的后果,比你想象的更悲惨
恐婚的由来,并不是空穴来风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令人触目惊心!
一对夫妻在坐车时,因为口角发生了撕扯。
车没停稳,丈夫就把妻子拉到副驾驶暴打。
旁人劝架,他不收敛,还一下咬断了妻子的小手指。
本以为这是最惨的结局了,然而并不是!
下了车,丈夫又对妻子拳打脚踢,甚至徒手挖出了她的右眼珠。
更令人恐怖的是,他拿着眼珠向旁人炫耀:
“看,我把她眼珠挖出来了!”
事后,他不但不悔恨,还放言威胁妻子:
这个罪最多判7年,到时出来你同样要死!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竖起汗毛。
他的妻子到底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样的的虐待和暴力?
这样的相处方式,真的是夫妻而不是仇人吗?
读完网友的评论,更令我忧心忡忡:
天啊,看完这个我有点恐婚了……
我去,越想越后怕……
神经病,禁止结婚吧,要么就加个婚前精神检查!
遇到这样的婚姻,该有多绝望啊!
我能理解,这种恐婚情绪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61.2%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绪极度严重。
为什么恐婚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我想,这跟婚姻里潜在的不确定性有很大关系。
而深究其因,或许不仅仅是家庭暴力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好的婚姻,也要谈钱
先来看看我国近年来的结婚率,民政部曾做过调查:
2013年~2018年,这5年的结婚率从9.9‰,连年下跌到了7.2‰。
注意,这里不是百分比,而是千分比。
也就是说,一千个人里,仅有7.2个人结婚。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数据真的很惊讶。
毕竟,成为社会主力军的90后,都迈入了30岁。
可结婚率连年低下,晚婚、不婚的趋势却不断上升,这是为什么?
有人戏谑地说:
去一趟相亲角,你就知道自己对婚姻有多么一无所知。
曾经被朋友拉去相亲角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那些密密麻麻的征婚信息,看得人眼花缭乱。
如果要总结下来,大概都逃不出这样的标准:
男方征婚——
女生年龄、身高、学历是硬指标;
要求再高还要本地户口,甚至要有编制工作。
女方征婚——
男生房、车、学历、工作是硬指标;
最好无不良嗜好,要孝顺父母,重视家庭。
在这里,婚姻现实得像是一场买卖,令人感到深深的焦虑。
我想起了一位深圳网友对结婚成本的粗算:
婚礼:25万元(包括婚宴、婚纱礼服、蜜月旅行、珠宝首饰等等)。
房车:购房500万,首付150万;车按代步车标准,起码要10万元。
装修:新房装修15万元,添置家电家具5万元。
这还没算上彩礼和嫁妆,《南方周刊》曾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
近一半的男性受访者表示,彩礼支出超过6万;
而40%的女性受访者也表示,嫁妆超过6万元。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你结一次婚,至少要有200万左右的存款。
假如婚内要生育孩子,那又是另外一笔账。
2018年,新浪财经发布的“一线城市生育成本”显示:
在北京,要把一个小孩抚养到上大学,至少要花276万。
结婚和育儿的成本是这样,可你知道国人工资水平吗?
2019年国人工资报告显示:
受访者月薪过万人数,与工作年限有递增关系。
但是,工作10年月薪超1万的人数,竟然不足三成,仅为22.44%。
看到这些,我体会到了结婚成本有多高,以及自己有多么贫穷。
有人说, 好的婚姻也要谈钱。
以前我觉得,只要两人相爱不就可以了。
现在明白,没有柴米油盐的保障,哪来的婚姻?
婚姻新观念,何时到来?
除了生存压力,传统婚姻观念也是年轻人恐婚的一大原因。
“25岁结婚,30岁前生子。”这种旧观念,深植父辈心中。
五一期间,朋友希子被父母催婚:
“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人结婚了。”
希子答:
“我现在不想结,以后再结不迟。”
听出女儿话里敷衍,母亲发了狠话:
“再拖下去,你连二婚都没得嫁。”
希子听完,气得差点吐血。
“不是我不想结婚,是婚姻对女性太不友好了。
一旦结了婚,就要面临一大堆问题,家务谁做?孩子谁带?工作怎么平衡?”
聊天时,希子找我吐苦水。
我理解她说的,传统婚姻对女性要求太过严苛。
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打理家务,男人则负责赚钱养家。
可有人问过,新时代女性的真正想法吗?
知乎有个提问:
什么样的婚姻,让人感到必须离婚?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不狗血,不暴力,却让人十分共鸣。
一年冬天,她在卧室哄着孩子睡觉。
宝宝说:
“妈妈,我要喝neinei。”
她看丈夫在客厅看电视,就喊他冲个奶粉。
没想丈夫却来了一句:
“她喊她妈要喝奶粉,又没喊我。”
那一刻,所有积少成多的失望,让她当下就决定了要离婚。
有时候,压垮婚姻的不是面红耳赤,而是男人对女人感受的一次次无视。
为什么女性在婚姻里总是处于劣势?
陈铭曾在《非正式会谈》讲到:
如今,女性生产力已发生巨变,但是对应的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并没有改变。
大多数人并不排斥爱情和婚姻,排斥的是旧的婚姻体系加注在身上的压力。
此外,女性在职场受到的歧视和偏见,也被很多人诟病。
招人时,男性已婚被认为稳重,女性已婚则被认为不稳定。
工作时,女性怀孕可能遭到恶意辞退,而男性则没有这种烦恼……
而要消除这些社会压力,只能像陈铭老师说的:
静待新的婚姻伦理出现。
不结婚,恰恰是婚姻太重要
比起社会压力,婚姻里未知的心理压力也是阻止女性结婚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电视剧《安家》?
剧中,海清和丈夫吵架的片段,深深刺痛了一大批中年人。视频连接请戳https://mp.weixin.qq.com/s/rHnkfoKV25LKScb7iN5_Cw
蓓蓓(海清饰演)是名医生,和丈夫在上海奋斗了6年。
一家六口蜗居在不到60平的房子里,怀二胎后,压力与日俱增。
看似平常的生活下,家里各种矛盾成了他们吵架的引火线。
丈夫每天回家问孩子、问父母,却从不过问妻子;
丈夫要求生二胎,妻子生完后丈夫却不管不顾;
妻子是妇产科医生,育儿理念与婆婆冲突却只能妥协……
面对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冷漠,蓓蓓失望地哭诉:
“我是你老婆,我不是保姆!你不是我找个人凑合着搭伙过日子……”
在这个视频下,有个很扎心的评论:
现实里很多夫妻都这样,没有第三者,可就是想过过不了,想离离不了……
有人问,婚姻不就是这样吗?
我不这么认为,婚姻的常态确实都是鸡毛蒜皮。
可如果两人生活在同个屋檐下,连话都说不到一块,连对方的痛苦都分担不了,那还叫婚姻吗?
《无问西东》里,许伯常是外人眼里的老实人,而他老婆,就是个“泼妇”。
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吗?
不,真正施暴的人,是许伯常。
在家里,他从来不碰妻子用过的东西,从不主动和她说一句话。
刘淑芬骂他,打他,哭过,闹过,无论怎样丈夫都无动于衷。
在这段名不副实的婚姻下,妻子声泪俱下地说到:
“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态度,你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可见,冷暴力也是婚姻里潜藏的一大凶手。
有网友曾说:
“回想起父母那段糟糕的婚姻,就让我对婚姻的本质感到绝望。”
事实上,婚姻不总是电视剧中那么幸福美满。
而那些不愿意结婚的人,也不绝对排斥婚姻。
就像作家杨昌溢说的:
“很多人没结婚,不是因为觉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婚姻很重要。”
不结婚,人生也不会不完整
恐婚是一种“病”吗?
当然不是。
《奇葩说》有个论题:
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有句辩词说的很好:
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聆听,而不是被消灭。
所有不解决我问题,却要我消化情绪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李诞也直言:
“害怕婚姻不是病,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
最近,频上热搜的刘敏涛,曾在演讲中讲过她的中年叛逆:
在28岁之前,刘敏涛活得就像一个“标准”女性。
小时候,认真读书;毕业后,拍了几部大戏。
在事业上升期遇见爱情后,就回归家庭,相夫教女。
然而结婚7年,她和丈夫聚少离多。
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缺失,让她怀疑这份婚姻的意义,也让她失去了自我。
犹豫再三,她果断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她反而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忙时拍戏,闲时逛街看话剧,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美好。
有人问她,40岁才叛逆,是不是太晚了?
她回答:
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无论是幸福感还是挫败感,我都体验过了,一切都恰到好处。
而这种叛逆说到底什么?是我自己,对我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深以为然,结婚或许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
但不结婚,也不会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不完整;
相反,我们还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就像俞飞鸿在采访中所说:
婚姻也好,不婚也好,单身也好,或者说在一起但不选择婚姻这个形式,都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任何人完全有自由选择任何一种形式。
而这种自由,不就是我们每个人对感情的不将就,对人生的不将就。
人来这世界一遭,不一定要相濡以沫,但一定要见见太阳!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