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些,炎亚纶给@台湾傻事 发律师函了…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因为连续发微博公开炎亚纶在境外社交媒体上的言行,台湾话题博主@台湾傻事 于5月7日收到了来自对方工作室的律师函。律师函指,@台湾傻事 的行为已构成对炎亚纶名誉权的侵害,要求其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

据了解,5月7日当天,台湾艺人炎亚纶的工作室发布律师函,正告包括@台湾傻事 在内的网络用户。

500

资料图:炎亚纶

500

炎亚纶工作室微博

该律师函提到,认证博主@台湾傻事 于4月9月、4月10日、4月11日、4月15日、4月23日、4月27日、5月4日多次传播涉嫌侵害炎亚纶名誉权的图文信息。炎亚纶方面认为,这些图文信息属于是不实言论,不仅降低了炎亚纶的社会评价,也对其造成精神伤害。

该律师函表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因此要求@台湾傻事 等网络用户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

而律师函也强调,受到炎亚纶的委托,相关律师所还在持续取证,后续不排除采取法律手段,追究相关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炎亚纶工作室在发布律师函的微博中还提醒,要截私讯对话请截全,断章取义的评论对社会没有任何帮助,继续分化也无任何意义,望自重。

500

500

据查询,4月9日当天,炎亚纶在脸书上发表对谭德赛总干事称遭受来自台湾的种族歧视和人身攻击一事的看法。不过,炎亚纶的发言被认为是在辱骂谭德赛,因而遭到大陆网友非议。

据信,@台湾傻事 是最早将炎亚纶脸书发文截图回传到微博上的几个博主之一。

500

随后,大陆网友对炎亚纶的过往言行进行起底,@台湾傻事 将其整理并发布。

相关截图显示,炎亚纶曾经直接辱骂过爱国粉丝;而在粉丝称赞其作为中国艺人表现很棒、想和对方交朋友时,他立即进行纠正,强调自己是“台湾艺人”。

此外,炎亚纶还发表过拒绝赴大陆赚钱的言论,并在一些政治议题上发表看法。

这些截图均来自于台湾媒体的公开报道,或者是炎亚纶境外社交账号上的发言。

500

500

500

据了解,在被指责是辱骂谭德赛博士后,炎亚纶曾在微博上发声明做出解释,称自己是因为担心正在医院前线工作的父亲而情绪失控,希望人们将重点放在如何携手抗疫。

此前,炎亚纶的确有在脸书上转发分享一篇来自绿媒《自由时报》称颂台湾医护奉献精神的报道,但报道标题却使用到了“武汉肺炎”这一歧视性词汇。

4月10日,炎亚纶的粉丝私信@台湾傻事,提供上述脸书发文的截图进行质问;@台湾傻事 对此行为表示不解,并不认为自己需要解释什么。

500

4月11日,台湾媒体《中时电子报》报道称,炎亚纶或将与唐绮阳合作主持节目。据了解,唐绮阳也曾发表过不满谭德赛的相关言论,因此@台湾傻事 转发台媒报道时就评论指:炎亚纶和唐绮阳2个想赚大陆钱而又骂谭德赛的要合体了!

500

其后,@台湾傻事 多次发博,称自己频繁遭到炎亚纶粉丝的私信骚扰,部分言辞涉嫌辱骂。

500

4月23日和27日,@台湾傻事 两次发文,直言炎亚纶是“劣迹艺人”,而市场对他过于宽容。

500

500

5月4日,@台湾傻事 又晒出两张聊天截图,据信是个别大陆网友早前因为炎亚纶对于谭德赛相关评价引发争议后对其进行辱骂。

面对这样的人身攻击,炎亚纶当即回呛对方,并称自己骂谭德赛的原因和其他台湾网民骂谭德赛“黑鬼”,这两种骂的内容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

据了解,早前炎亚纶评论谭德赛后曾做出解释,自己不满谭德赛是因为对方借国际会议的场合处理个人私事,这种行为在他看来就是不专业和不称职的。

500

500

这些聊天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对于炎亚纶为人处世方法方式的关注。

其中,炎亚纶的粉丝认为,个别网友私信炎亚纶是在设陷阱,故意激怒炎亚纶后套到自己想要的话,也就是炎亚纶在回呛时可能说出的一些污言秽语,然后截取部分公布出来,以达到断章取义的目的。

500

根据炎亚纶工作室发布律师函的说法,@台湾傻事 以上的种种行为均构成对炎亚纶名誉权的侵害,尤其是一些做法断章取义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对此,@台湾傻事 进行回应称,“这个好玩了!发了炎亚纶辱骂谭德赛和他所有自己说过的话成不实言论了!”

500

目前,炎亚纶工作室暂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台湾傻事 则并未因为律师函就停止发布有关于炎亚纶的讯息。

最新的一条与之相关的微博显示,炎亚纶在一位大陆网友聊天的过程中,承认了自己确有纠正粉丝自己是“台湾艺人”的言行,但是炎亚纶认为自己是想要强调自己来自台湾,而非否定对方指称自己是中国明星的说法。

500

据查询,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毁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当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500

但法界也普遍认为,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维护名誉权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保护程度要低于后者,这就是常提的“弱人格保护”:公众人物平常总是受到媒体关注,更容易通过媒体获益;与此同时,公众人物也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从而减少对其名誉的负面影响。

过去几年,明星艺人维护个人名誉权越来越常见,真正诉诸法律、进入到法律诉讼中的也有不少,结果有胜诉也有败诉。个别案例中,法官甚至会认为明星艺人身为公众人物,要承担一定程度的社会评判。法律人士也指出,判断明星艺人的名誉权是否受损主要看两个条件:

一是图文反映的问题和信息是否属实;二是有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

总结一句话就是,明星艺人既是公众人物,也是普通人,我们支持合法合理维权,但名誉权并非蛇皮口袋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完)

2020-05-08
文娱 港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自以为握着所有底牌”,反而让各国找到新机会

“美国自己不够用”,欧洲都不知道要买什么援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

“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