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三聚氰胺”知识点

    这几天在“假疫苗”风波的背景下,观网的一则消息又把人们拉回了十年前。

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7_30_466228.shtml

毒奶粉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看到这则新闻下面的评论不免让我有些皱眉;原因就是当年的事件的主教“三聚氰胺”,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名字,估计像我这样比较清楚的知道原委的反而是少数。所以希望解此贴来科普一下这种化学物质,增加大家更全面的认知并消除一些误解,毕竟俗话说“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聚氰胺:英语:Melamine,俗称“密胺”、“蛋白精”、“蜜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类、对身体有害。

500

(IUPAC名1,3,5-Triazine-2,4,6-Triamine1,3,5-三嗪-2,4,6-三氨基)

    那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事件:当年由于“大头婴儿”和“幼儿肾结石”两种突发性病例的集中爆发,涉及到上千婴幼儿,经过排查才找到病因就是这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物质被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测出来,其中最广泛的产品就来自“三鹿”。可能了解更多一点的同学们知道“这个东西会被用来提高含氮量”!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疑问了:为啥明知道这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还敢往食品里添加呢?这也是我当年的疑问。当然,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商家无良······说的没错,但也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

   这种东西,其实并不算是一种“地摊货”,而且能要命还往抵抗能力最弱的婴儿嘴里送,这种对于盈利商家的逻辑也有点说不通。举例来说:就像是卖馊鸡汤的还要加一勺毒药,这就是直接朝着要你命的方向去的,还赚什么钱?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东西是怎么制造的,根据百度提供的市场方案(大家都能查得到):三聚氰胺以尿素为原料,生产1吨三聚氰胺约需3吨尿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尿素产量大且价格低廉,即使在国家实行高关税抑制尿素出口的背景下,每年尿素出口量仍达(300~700)万吨,丰富的尿素资源使得中国三聚氰胺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三聚氰胺产能扩张严重,致使中国三聚氰胺企业竞争激烈,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乏力。

    没错,正是涉及到另一种物质“尿素”,这东西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深入了解,我在此就不再过多的介绍了。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东西其实才是真正的“无副作用的地摊货”。所以问题就已经很清楚了:商家方面为了提高含氮量的检测,先用源牛奶对水之后添加尿素,如此可以降低成本;接着厂家方面,又因为要宣传高蛋白含量,在奶粉的生产过程中继续添加了这东西(三鹿就是这么干的)。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家伙和奸商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奶粉的制作工艺流程中要进行加温加压,尿素转换成了这种“杀人魔”三聚氰胺!

     当年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恶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婴幼儿受害首当其中,国产奶粉被广泛诟病继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进一步加深,也打击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虽然后面跟进了补救的措施,如:取消对放心产品的免检资格等,但我想余波至今未平。我说过群众往往是盲目的,这种盲目还会被另一些满怀恶意的家伙利用,时隔那么久了写这篇简短科普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大家对事件本事比较冷静之后,把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相披露,这是细节也希望提高社会对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令其不再盲目,被再消费一次,不然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人。以我为例,对这个能有清楚的了解就在于,对一个疑问产生的思考“美国食品检测那么严为啥也曝出了三聚氰胺”好吧,当初思想还比较幼稚的我还是挺美分的。还好我没有放弃思考,作为间接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放弃对科学探究的态度,这也正是我要跟各位分享的。

   最后,希望这篇简单的小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我知道风闻社区达人,也可能有班门弄斧的地方,所以欢迎纠正。或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相关信息“尿素相关”什么的,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科技袁人》栏目的袁老师能提供一些帮助,有心的同学或风闻社区的工作组可以帮我@下,我也知道袁老师本人化学功底比较牛,正好用到您的本行的知识像大家作更深入的介绍!

(没想到又是一篇科普文,我的开篇大作还压着)

2018-07-31
科技 社会 健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嚯,“G7竟想设稀土价格下限,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美国把印度人拒之门外,中德等则敞开大门”

“中国在这儿无处不在,遥遥领先于美国”

“美国已成‘异类’,与中国形成鲜明反差”

不让买俄油?印度对美摊牌:那就买伊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