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乎)南怀瑾的老师当年是怎么样进行反共宣传的
国民党宣传部长张其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讲稿被整理成《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一书,一下是这本书简体中文录入者的感言
关于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录入者感言
高加索的废物神父索索
出于一些私人原因,我在某君的介绍下,稀里糊涂的开始了个人的打字生活。而接受的第一个录入工作就是这部张其昀的《思想战要义》(单行本书名)。在这之后遇到的一系列琐事让本来一个月的期限一拖再拖。而当我终于完成这本小册子的录入时,我的整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解脱。可能会显得有些矫情,但我还是必须要说整理这玩意儿属实是一种折磨。
作为台湾著名的反共秀才张其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讲稿汇编,这部小册子涉及到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内部的思想领导、对中共的思想战以及对苏联的思想战,而这在我看来也表现了当时台湾当局思想方面工作的三个大致任务。对内,其主要的思路是诉诸于传统文化来对抗社会主义,把自己摆到传统文化捍卫者、儒学卫道士的位置上,通过对传统文化以改良主义视角的解读,来论证改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达到消解革命的正当性的目的。对外,以民族主义对抗国际主义实在不能说是什么有创意的方式,即通过将中共打成是苏联的傀儡来获得民族主义视角反共的正当性。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张大师对当时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也已达到了如此的地步:大篇幅的对于马列主义、唯物论乃至于辩证法的深入多角度批判,比起今天的各路反共大师来也丝毫不逊色,甚至可说是紧跟当时学术领域的进展。光是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段,就可看出大师在研读黑格尔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这让我不得不感慨当时台当局在反共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难怪可以在之后开学校手把手去教其他国家如何反共反“渗透”。
而整本小册子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心理阴影)的,大概就是那无处不在的“哲学思辨”了。其篇幅之多以及涵盖范围之广,实在可说是唯心与唯物齐飞,理学共西哲一色。不知道是真的谬论多多,还是只不过是因为我个人浅薄的哲学基础导致的对被“统战”的恐惧,对于张大师天花乱坠的大段哲学论述,已经有了明确立场的我始终怀着一种具体表现为“恶心”的防卫与抵制心理。事后回想起当时的这种如临大敌似的“防卫姿态”,竟让我有些不敢去想这本小册子里的思想对摇摆的青年学生的威力了。
回过头来看,在对这部小册子的录入过程中,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我居然并未对这写在六十余年前、繁体竖排的文字感到太过陌生,甚至还有些“亲切”和熟悉。事实上里面的很多说辞和思路直到今日还在被各路人马引用,并时不时在中文互联网乃至各类官方半官方的文宣上出现。这让我相信这本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各路反共学说始祖的小册子,作为“反面教材”,存在着确实的意义与价值,而这也是几个月来(请务必原谅我低下的效率)支撑我把这本有些晦涩和令人作呕的小册子打下去的动力之一。
现在——在我写着这篇拖了很久的总结的时候——距离这本小册子的创作,已经过去六十余年了,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也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连这本小册子作者的高徒,也在登陆大陆后被奉为了传统文化领域的大师,受到各路保守人士的顶礼膜拜、好不风光。在这样的、资本主义市场全面主导社会的今天,重新看这本记录了资本主义在那个时代是如何在思想领域维持其秩序,并酝酿对工人阶级的反攻的小册子,或许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统治者的所思所想和统治手段。毕竟,“只有接近你的敌人,这样你才可能消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