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损伤男性生殖功能出现首个临床证据:性激素水平显著改变
来源:澎湃新闻网
43人参与1评论性激素水平为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男性性腺提供了首个临床证据。研究人员再次提醒应关注育龄男性患者的生殖功能。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教授张铭等人近日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未经过同行评议、未正式发表)上传了一篇论文,题为《新冠感染对男性性腺功能影响的单中心研究》(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
研究对比81名育龄男性新冠患者和10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男性后发现,前者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而睾酮与卵泡刺激素相对LH的比值显著降低。
LH是由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可促进胆固醇在性腺细胞内转化为性激素。论文作者认为,虽然精液参数才是生殖腺功能的直接反映,但上述指标的改变也为新冠攻击睾丸功能提供了首个间接的临床证据。
致病靶点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攻击细胞的靶点是简称为ACE2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这个靶点并不仅仅出现在肺部。
2月中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泌尿外科樊彩斌等关注到一部分新冠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损伤。在验证新冠攻击靶点在肾脏高度表达的同时,他们还意外发现这类靶点在睾丸中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几乎是人体内最高的,包括间质细胞和输精管细胞。
2月下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两个研究者同样指出新冠病毒的靶点主要富集于睾丸中的精原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有这种靶点的细胞都易受新冠病毒攻击。而且,因为血睾屏障无法完全隔离病毒,相比起细菌感染通常侵袭附睾和副腺,血液中的病毒主要攻击睾丸。
寨卡、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等都曾在男性睾丸和精液中被发现,并引起性传播。HIV和腮腺炎也可诱发睾丸炎甚至不育症。
而与新冠具有同样靶点的SARS,曾被发现引起睾丸炎。
综上,研究人员推测新冠感染可能会使细胞与生殖相关的功能被抑制,从而生精失败。
不过,这个推测此前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81例患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这个团队对81名男性新冠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他们于3月5日在3月18日期间入住武汉雷神山医院,年龄从20至54不等(中位数38岁)。
81人中,2例是胸片无阳性改变的“轻型”患者,70例被诊断为“普通型”,即有发热、咳嗽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胸片阳性改变;7例为“严重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余下2例“非常严重型”则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多发性器官功能失调。
81例男性新冠患者的基本数据
共有31例出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表明肝功能受损
对照组则是随机抽取的100名年纪相仿、生殖功能正常的健康男性。
被检测的激素包括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等。
性激素水平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睾酮和卵泡刺激素相对黄体生成素的比值则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睾酮水平并无明显变化,但睾酮和LH存在一种微妙的负反馈机制。在性腺功能减退的早期,睾酮产生受损可能刺激LH释放,使得睾酮水平得到暂时的维持。
因此,性激素之间的比例,如睾酮/LH,能更好地反应男性的生殖腺功能。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
催乳素水平的提高则可能导致垂体抑制和促性腺激素减少。
而由支持细胞产生的激素抑制的FSH水平也无明显改变,这暗示着新冠病毒对支持细胞的影响可能小于间质细胞。
综合来看,论文作者认为LH升高和睾酮/LH比值降低可能由睾丸功能障碍引起,如间质细胞损伤。
————————————————————
美国新冠疫苗开发进度受阻?疫苗专家:一鼠难求!
第一财经网
在当前的美国,针对新冠疫苗研发,他们有足够的经费、足够的专业科研人员,然而,却没有足够的疫苗试验所需的小鼠。
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全美的实验室都在争分夺秒地研制相关疫苗。如今,他们面临的一个窘境是:有足够的经费、足够的专业科研人员,然而,却没有足够的疫苗试验所需的小鼠。
“10年前在SARS爆发期间,我们研制疫苗时曾经使用过一种转基因小鼠做实验,当时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一直供养着这些小鼠,我就提取了当时那批小鼠的精子样本冻在冰箱里,现在我们把这些小鼠精子提供给能够生产相同基因小鼠的实验室,他们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形式,生产出试验新冠肺炎疫苗所需的小鼠。”艾奥瓦大学医学院新冠肺炎专家普尔曼教授(Stanley Perlma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监测系统统计,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68572例,死亡1031例。
与众不同的新冠疫苗试验所需转基因小鼠
缅因州的杰克逊实验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是一家为科学家培育科学研究所需要动物的非赢利组织,他们就是普尔曼教授所说的,能够生产转基因小鼠的实验室。
杰克逊实验室主任、神经学专家鲁特兹(Cat Luzt)表示,虽然他们目前大概有1.1万种同小鼠有关的“材料”,但是这些却都不能用在培育和生产新冠肺炎疫苗试验所需要的小鼠,因为科学家需要的是一种人工培育基因为ACE2的小鼠,只有拥有该基因的小鼠才会“感染”上新冠病毒,因此能够用于相关疫苗的试验。
鲁特兹指出,把上千种转基因的小鼠一直饲养在笼子里并不现实,所以大部分的实验用小鼠都是通过人工授精的形式,即把小鼠的精子和卵子储藏在低温冰箱,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人工受精的形式“现用现生”获得。
鲁特兹表示,在他们接到大量研究新冠肺炎的科研人员“下单”要求订购相关小鼠后,他们查找库存卵子后发现,只有一种小鼠符合条件,当时这种小鼠被用于SARS的疫苗试验。
于是,杰克逊实验室联系了普尔曼教授的实验室询问是否能够提供相关小鼠的精子,在收到普尔曼教授实验室寄出的小鼠精子样本后,杰克逊实验室开始进行人工受精,第一批可用于新冠疫苗试验的小鼠已在3月2日出生。
鲁特兹指出,小鼠从受精卵到出生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新生的小鼠需要数周左右的时间发育成熟才能开始“上岗”接受试验,“从出生到长成‘大鼠’,大约需要12周的时间。”
鲁特兹指出,目前他们的实验室已经收到50多家实验室所求购带有ACE2基因的小鼠订单, 总数约为3000多只。
合格的“转基因疫苗鼠”要求也很高
普尔曼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选择一种疫苗进行动物试验时有很多考虑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要对相关病毒“易感染”,也就是说,在接触病毒之后,要能确诊感染。
“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表示它们就可以作为最佳的试验动物,因为有时它们即使被感染了,也不会出现相关症状,很多动物甚至根本不在乎被感染了病毒。”普尔曼教授表示,“如果一种动物感染了相关病毒而没有表现出生病的症状,那它就不是最好的试验动物,利用的价值也将非常有限,因为研究疫苗的有效性时需要观察相关症状是否减轻。”
普尔曼教授指出,最好的试验动物是那种一感染就生病,并且症状要和人类相似,这样它们就能给出最有用的信息。
3月17日,第一位志愿者在美国西雅图接受了新冠疫苗实验性疫苗接种,这也是新冠疫苗首次接受人体试验。但是,科研人员认为,虽然新冠病毒席卷全球让疫苗研发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但跳过动物试验阶段直接进行人体试验有很大风险。
“我们无法将风险降至最小,因为我们面临着时间的压力。”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琳池(Holly Luych)表示,她理解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紧迫性,但是再快的疫苗研发速度也赶不上当前疫情爆发的速度。“我们不能认为中间可以跳过很多步骤让我们在下周或者下个月就能拿到疫苗。”她说。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因为当前全球疫情突发亟需疫苗来预防,跳过“动物试验”阶段也可以理解。
“传统疫苗的研发有的需要15~20年时间。”国际艾滋病倡议项目CEO费恩伯格(Mark Feinberg)表示,“当我们听到说有疫苗能够在一年到1年半的时间研制出来时,除非采取新的方式,否则按照正常的时间表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认为,鉴于目前形势异常紧急,直接开始人体试验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