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美防疫三种策略比较:英国防疫策略有三个错误
作者:王维嘉,斯坦福大学博士,旅美知名投资人、企业家、作家。
2020年3月16日
随着新冠病毒在欧美爆发,以英国为代表的“群体免疫”策略在全世界激起巨大争议。“群体免疫”的理论是:由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无法找出并隔离每一个病毒携带者,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最后只能通过人群感染后建立起抗体来战胜病毒。由于新冠的传染率在2-3之间(一个病毒携带者可以传给2-3人),当人群中有50%-70%的人有抗体时,传染率就会降到1以下。而任何传染率低于1的传染病最终将衰减直至消亡。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群体免疫“的防疫策略就变成了:“尽可能延缓传染,把感染曲线压平,拖延到12-18个月”。 基于这个策略,英国政府宣告“第一阶段的围堵已经无用,不再对疑似症状做检测,只要症状不严重,自己在家隔离7天”。
在关于英国策略的辩论中,许多人往往把“群体免疫”理论和基于该理论的防疫策略混为一谈。本文想指出:“群体免疫”的理论本身并没错,但英国防疫策略却大错特错。
英国防疫策略的最大错误在于放弃大范围检测。没有大范围的检测,就无法隔离病毒携带者,就无法防止他们继续传染。英国政府放弃大范围检测的前提是每个有症状的人都能自觉呆在家里不出来。先不说是否每个人都能做到,即使他们能够做到,他们也会传染给家人,只要家人出门还是会继续传染。但要求一个有疑似症状的人不仅自己老实在家呆着还要全家人都呆在家里根本不现实。
英国防疫策略的第二个错误在于如果没有大范围检测和对病人的严格隔离,感染曲线根本无法“压平“,最后结果只能和意大利相同,感染人数每3-4天翻番,直至冲垮医疗体系。
英国防疫策略的第三个错误在于假设人们无法长时间改变生活习惯。英国政府声称目前还不到出台严格措施的时候,要等最需要的时候才出台。但是感染在每3-4天翻番的情况下,任何严格措施都是越早实施越好。正如在武汉发生的情况,等人群大规模感染后任何措施都已经太晚。英国政府的行为科学家团队的关于人们无法长时间改变习惯的结论并不令人信服。如果不改变习惯的风险足够大,人们就会改变。
目前德国,瑞典等国思路和英国类似。美国的防疫策略在3月13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全国紧急状态之前和英国没有本质区别。但在那之后有了根本的转变,除了真正重视以外,最重要的改变是开始大范围检测。(美国到目前为止所犯的最大错误,没有之一,就是没有及时准备好检测手段,拟另文专述)。 按今天(3月16日周日)白宫的新闻发布会,到下周大规模检测能力才能逐渐到位。但是周五和今天的白宫发布会都没有提到检测后的传染跟踪和严格隔离。因为检测是为了找到病毒携带者,轻者隔离,重者医治。检测的另一个目的是发现病毒携带者的过去几天的行动轨迹,尽可能多地发现和他有过紧密接触的人。 只有做到及时检测所有有疑似症状的人,严格隔离感染者,并通过行踪找到并隔离那些紧密接触者,才有可能真正把感染曲线压到最低。
那么感染曲线要压到多低呢?这就取决于人口数量和医疗体系承载能力的比例。以英国为例,目前全国病床约17万张,在这个季节大约有10%的空余,1.7万张床。我们假设通过建立临时病房可以增加到5万张床(这里只用5万这个数字举例)。假设每个病人需要住院半个月,那么5万张床位每个月能收治的病人就是10万人,如果感染的重症率是20% (也即20%需要住院),每个月感染的人就不能超过100万。按英国6600万人口计算,按群体免疫理论要70%以上人口感染后产生抗体才能止住传染,那就要把病毒传播期拉长到6600x70%/100 = 46个月,也即四年左右。 但这个计算是按医院长期满负荷运转来计算的,所以实际的时间应该更长。
所以真正能够“压平”感染曲线的策略可以总结为“该测尽测,细致追踪,严格隔离”。目前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采取的这种策略。这种防疫策略的假设是可以把病毒“闷死”。 也就是说如果100%的人口都被隔离14天,期间有病的继续隔离,没病的就可以出来正常生活。这个假设的错误在于 1. 事实上无法隔离100%的人口,还不算输入性病例和健康者出境被感染。 2. 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一个概率分布, 99%以上的被感染者的潜伏期是14天,但还有极少数潜伏期更长,目前已知的最长的有38天。3. 病人痊愈后还会复阳。只要社会上还有一个病毒携带者,只要数月的时间,就能在其他无抗体人群中大规模感染 (以武汉为例,第一例感染是11月,到1月23日大规模感染只有两个多月)。 所以今天中国最大的考验是全面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后是否会出现反弹。按我们以上讨论,如果不继续严格防控,感染反弹一定会发生。
那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一边继续严格防控,直至疫苗或特效药研发成功。由于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和分叉,即使疫苗出来也只能阻止一部分人被感染,任何新药的研发都需要一个很长的临床实验过程,因为是药三分毒,有些毒性甚至致命。 如果疫苗和特效药长期出不来,最好的防疫策略就是长期坚持严格防控,把任何一个时间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压到和其他疾病(如流感)相同的水平,让防疫常态化。
在有效疫苗出现前,为了减少感染,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健康人群必须改变生活习惯,严格遵守一系列卫生和防护措施。比如能远程工作的尽量远程工作,在人群密集的场合如公共交通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改抱拳问候等等。显然并非每个人都能及时改变卫生习惯或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但那些不能严格遵守的人将会先被感染,那些能严格遵守的人也许能等到疫苗和特效药开发出来的那一天。所以每个人都有足够动力去严格遵守卫生和防护措施。
根据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质和各国经验,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长期“抗战”:一边严格防控: “该测尽测,细致追踪,严格隔离“, 一边让健康人群改变习惯,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按目前中国除武汉之外各地数字看,即使把所有被感染者和疑似都隔离起来,也不会到人口的1%。 如果99%的人群能正常生产生活,经济和社会就不会遭受显著的损失。如果疫苗和特效药能尽早出现最好不过,即使短期内没有,我们也能顺利抗过新冠病毒。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预测英国会在数周内改变目前的放任策略,开始和美国一样“该测尽测”; 美国将在“该测尽测”的基础上开始“细致跟踪”和“严格隔离”。有些人担心美国法律不允许“细致跟踪”,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目前韩国就根据确认感染者的手机位置,信用卡消费等数据描绘出感染者的经过路径并隐去姓名等隐私后公布在网上(标签是“第几号感染者”)。这样的事美国欧洲也可以做,特别是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关于严格隔离,虽然美国没有居委会,但各级政府都有公共卫生部门和救灾部门,这些部门都有相对应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平时就有演习,训练。所以通过社区动员完全可以做到对确认感染者的严格隔离。再加上今天的高科技手段,这些一定可以做到。至于中国,严格防控已经做的很好。下一步是在复工的前提下继续严格防控。目前各地都以“零新增”为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给百姓安全感,但不可持续。在绝大多数人都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新增感染只要控制在一个医疗体系能够轻松应对的数字即可。
所以,不管什么制度,国情,因为这场抗疫战争的主要变量是病毒和生物意义上的人群,最后所有的防疫策略都可能殊途同归:在绝大多数人正常生活工作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严格防控。即使疫苗和特效药一时出不来,也能通过对感染曲线的“极限式施压”把这个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变得最小。(全文完)
——————————————————————
专访英国传染病专家:“群体免疫”行得通吗?2020年03月16日 14:42:38来源:界面-天下
41人参与7评论记者 | 王磬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提出了“群体免疫”的防疫思路后,不仅引发了国际舆论哗然,也在英国国内激起了科学家们的争论。
马丁·希伯德(Martin Hibberd)是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新兴传染病教授、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他长期研究传染病并有多项学术发表。近日,希伯德就英国的新冠防疫状况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提到新加坡的经验,并认为“群体免疫”策略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过程。以下是访谈全文,刊发时有编辑。
界面新闻:约翰逊首相认为,想要彻底扼杀病毒已经不太可能,唯有缓慢地通过自然感染令英国国民获得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才能渡过疫情。你如何看待英国的这种防疫思路?
希伯德:英国的思路并不完全清晰,政府对此也不够透明。但我乐意对此给出我的解释。
群体免疫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选择。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不寻常的概念——压平流行曲线、分散病例,避免医院在短时间内承受不过来。英国政府的假设是将会出现非常多的病例,他们想让情况尽可能在能够管理的范围内。
在中国,人们可能认为这是像SARS一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短期内控制住它。这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中国已经控制住了境内的新病例传播,但是仍然容易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所以中国现在也不能彻底放松。这种高度紧张的策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要等到我们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疫苗。疫苗一般需要18个月。这个过程耗时很长。
对英国来说,中国的方法是艰巨且难以实施的。政府担心,民众将很难长期忍受这种遏制政策(containment)。政府要想避免巨大的伤亡,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避免在短时间内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政府想让这些原来可能在1-2个月内集中出现的病例,分散到6-9个月之中,让高峰出现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流感淡季,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有相对充足的资源可以应付新增的新冠病人。等冬天流感季再到来的时候,人群的60%-70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便能受到抗体的保护,不需要去医院了。但如果现在已经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措施,便可能将高峰期推迟到夏季之后,NHS将处境艰难。
界面新闻:设想这个策略奏效了。你预计需要到什么时候,英国才会拥有群体免疫?
希伯德:如果我对这个政策的理解正确,它的目的应该是在冬季达成群体免疫。也就是,在今年11、12月之前,有60%的人口感染上病毒。
界面新闻:群体免疫相当于说让整体人群在病毒面前自然暴露,那些本来就脆弱的群体会因此变得更加脆弱。英国有6600万人,世卫组织预测的covid-19死亡率在3%-4%之间。这是否意味着将有大量的人会提前死去?
希伯德:英国政府在努力给脆弱人群优先保护,并针对他们进行社会隔离。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不管现在的政策是否成功。政策的目的是,让受影响较小的人群来建立群体免疫,然后希望这将保护更脆弱的人群。但这当然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过程。
界面新闻:一个批评是,covid-19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很多特性尚不为人了解,采用群体免疫的风险很高。例如,被传染后是否能够直接获得免疫力?如果病毒出现了变异,之前获得的免疫力是否还仍然有效?
希伯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被感染后人们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我们一直在寻求免疫学的测试,期待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人们将获得怎样的免疫力?是一段特定时间、还是终生的?第二是,现在有许多无症状患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当前有许多讨论:这些人到底占感染总数的多少?英国政府认为潜在感染者多达10000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测试,我们不知道该数字是否准确。目前尚无人关注人群里的抗体反应。这是一种常规的流行病学工具,可用来确定感染人群的比例。
关于变异,covid-19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一般而言,每种病毒都会发生变化,它很易感、并且已经传染了很多人。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尚无证据显示它将有免疫学意义上的剧烈变化,至少这种变化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我们每年其实也都在观察其他的冠状病毒,这些病毒会引起普通感冒,而且变化不大。我认为目前没有特定的驱动可以改变病毒。
界面新闻:您也在新加坡担任教职,新加坡的防疫跟英国有没有什么不同?新加坡现在看起来控制得不错,它的模式有可能在欧洲奏效吗?
希伯德:新加坡跟英国的预设有个很大的不同。刚才提到的英国策略里隐含了英国政府的一个判断:九个月之内想要通过疫苗或药物完全控制病毒是不可能的,只能依赖人群的免疫力。因此要推“群体免疫”。
但新加坡其实是在期待:六个月的时间里会有某种疗法。在此之前他们采取限制/围堵/遏制政策。所以他们正试图防止疫情在这六个月中爆发,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尽可能小的感染数量。
因此,新加坡在追踪密切接触者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政府官网上会将病例按群聚归类,民众都可以看到。他们还进行广泛的追踪与测试,对呈阳性者会很快隔离。我认为这就是遏制的策略:将确诊的人尽快隔离。
新加坡的收治措施使大多数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恐慌性抢购或过度反应,因为人们对政府的做法有信心。
但我发现许多欧洲国家的情况都与之不同,不光是英国。我曾希望我们可以有一些类似的举措,但目前看来我们还没有这样做。确诊数字会在某个时候迅速增长。英国的疫情发展已经达到了与此前的中国相仿的水平,而中国在那时已经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否则这些措施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如果在英国在有10000个病例时才宣布要有行动,那么或许,检测与隔离所有这10000个案例就已经是一个挑战。
界面新闻:在你看来,英国政府最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会不会影响到各国对英国人的看法——来自一个六七成人口都感染了传染病毒的国家?
希伯德:英国政府大概是设想了一下九个月后的情况。如果在九个月的时间内我们没有合适的疗法或者疫苗,那么可以想象,许多国家或许仍会爆发疫情。这种大流行病仍将会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但如果英国遵循群体免疫的策略,或许在那时已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我们将是做得最好的,因为我们已经度过了整个周期。因此,到那个阶段,我们在英国已经确诊并收治了所有病例的大多数。作为一个英国公民,感染之后休息两三周,便可以得到终身保护,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而不担心会传播疾病。
当然,政策也会不断跟随现实改变。例如当下就有不少关于是否关闭学校的讨论:关闭学校真的有期待中的益处吗?流感相关研究的数据表明,即使儿童不在学校,依旧会在家中和他们的朋友们在一起。我觉得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如果孩子们不在家里的时候,或许他们是和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待着的。这可能也不是件好事。
————————————————————
伊拉克实施宵禁、黎巴嫩全国封锁......亚洲多国加强防控措施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03-16 13:54
在亚洲,目前,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加强应对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加强入境者隔离 召回海外交换实习学生
15日,新加坡新增14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226例。新加坡卫生部15日宣布,从3月16日23时59分起,所有在过去14天内有其他东盟国家、日本、瑞士或英国旅行史的人员入境新加坡时将接到隔离14天的“居家通告”,入境人员必须提供自己有能够隔离14天的处所证明。同一天,新加坡教育部也宣布将召回所有在海外进行交换和实习项目的新加坡学生,并暂停交换和实习计划至7月底。
限制集会 关闭所有休闲场所和学校
以色列卫生部15日宣布,以色列新增13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213例。从当天开始,以色列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要求在封闭区域内的集会最多10人,所有休闲场所和学校都已关闭。
实施宵禁 暂停与伊朗之间的航班
15日,伊拉克卫生部发布声明称,伊拉克当天新增14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24例。伊拉克航空将从当地时间15日晚间开始暂停与伊朗之间的航班;从15日晚间23时起至23日晚间23时,巴格达将实施宵禁;此外,所有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均暂停工作。
黎巴嫩宣布全国进入封锁状态
截至当地时间15日中午,黎巴嫩累计确诊病例为99人。当天,黎巴嫩颁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进入封锁状态。总动员令将会持续到本月29日,期间民众除必要出行外应待在家中,绝大部分公共和私人机构将会关闭。从18日至29日,黎巴嫩陆海空口岸也将封闭。
约旦授权私营实验室检测病毒
15日,约旦境内新增10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1例。约旦卫生部宣布,将授权约旦境内的私营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
除药店超市外所有市场商场关闭
沙特卫生部当地时间15日晚间发布通告,沙特境内新增15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118例。沙特政府当天发布通告,除药店和超市外所有商场和市场从16日起关闭,沙特所有餐馆和咖啡馆禁止提供堂食服务。
————————————————————
法国民众周末集体出门晒太阳 卫生部长呼吁民众“更有责任感”来源:海外网
2020-03-16 11:48
巴黎一公园内晒太阳的民众(巴黎人报)
【海外网3月16日|战疫全时区】 据法国《巴黎人报》16日报道,虽然法国总理菲利普14日要求民众减少旅行和外出,但15日的巴黎地区天气晴朗,还是有很多民众涌入公园等场所晒太阳。
对此,法国卫生部长15日接受采访时要求民众“更有责任感”,法国内阁则将在16日晚上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实行更多的限制措施。
报道称,法国总理菲利普14日宣布,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从当天午夜开始,关闭全国所有“非必需”公共场所,包括饭店、电影院、咖啡厅和俱乐部会所等。
菲利普表示,法国人热爱聚会,他自己也很喜欢聚会,但现在需要增加“社会距离”,几周之内尽量不要扎堆。
法国总理菲利普(法新社)
但就在15日的周日,巴黎地区天气晴朗,大批民众涌入巴黎各大公园和圣马丁运河的河岸晒太阳,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日。
法国电视二台15日傍晚就播出了特别节目,呼吁民众减少外出,并邀请了法国卫生部长韦兰等政府官员。节目中,韦兰要求民众“更有责任感”,采取实际行动支持政府的各项举措。一位危机管理专家也呼吁民众不要出门,“不要再出门了,这样才能遏制疫情”。
圣马丁运河边晒太阳的民众(巴黎人报)
报道称,一名法国政府内部人士称政府将在本周二或周三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措施,还将讨论更严格的措施,比如限制民众出行、封锁法兰西岛和阿尔萨斯地区以及实行宵禁。据称,法国内阁将在16日晚18点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采取更进一步的限制措施。
此外,受疫情影响,15日举行的法国市政选举第一轮弃票率高达56%,创历史新高。
法国市政选举投票现场(BFMTV)
法国卫生部15日宣布,法国新冠肺炎患者较14日新增923例,累计确诊共5423例,其中死亡127例。(海外网 王西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