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名换到现代就不“风雅”了?
可以说所有,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在某些人看来:古雅,古-雅,非古不雅。前面好几位朋友抱怨牧野改新乡,那么我问一句,牧野和肉联厂大街哪个听起来雅致?
以起名时的语境来看,完全一样。
牧(邑之)野,就是叫“牧”的小城外围的荒原(也可能有居民,只是都不算文明人)。牧邑此时的任务未必是放牛养猪,但名字起源应该是因为本地最初的文明居民从事牧业,为更大的城市提供肉类。后来这地方即便转为农业城邦也保留了老名字——就像许多破产的国营大厂,在厂区卖给房产商之后,依然影响本地的公交站名一样。所以说,当时的人听到“牧野”这个名字,就像21世纪的城市土著听到肉联厂大街、机械厂北路,亲切又土气。
类似地,枣庄这个名字不好听?桃源这名字就上档次?可是枣在上古是准主粮:【民虽不由田作 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桃倒是孔子亲口点名的贱物:【果蓏有六 而桃为下 祭先王不得入庙】。当然我也不觉得桃源县因此就染上了俚俗之气。你说不看用途看风雅——请问风雅二字的来历?不就是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么。翻翻《国风·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古歌写的不就是一个上古“枣庄”?我看不出枣庄有啥难听的。
上面还有人说到驻马店。那么【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和【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你又觉得如何?你说不喜欢这个【店】字,有铜臭味,有村夫气?陆游的《题野店壁》又怎么算?纳兰容若的【红蜡泪 青绫被 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呢?魔戒的史诗电影里屡次出现著名的《跃马客栈》,和驻马店比比名字?
其实,问题根本不在文字,在于距离。距离产生美不是白说的。人是一种善于“脑补”的动物,作为文明人,我们又往往用偏“美好”和“善意”的想象去弥补自己不懂、不知道的事物。我们看到一个漂亮的背影,潜意识里会认为正面必然也是美女(实际上概率最多50%)。当我们看到一个古代留下的名字,对其内涵又不甚了了的时候,也往往会把诗意的情怀附着上去。在时间和心理上距离越远的名字,越容易得到这种“光环”。现代的名字因为看到太多了,那就是个普通代号,丧失了附着诗意的资格。我在:《怎样看待自己脑子里冒出来的邪恶想法?》这个问题 的回答里就谈过这种“乐观”的想象。
乐观是好事,但文化本质上还是个严肃东西,太乐观会笑到哭。我在《为什么我感觉《何以笙箫默》这个名字很美?》下面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用文字游戏制造的“高雅气质”很容易就会被滥用而冲淡,进而产生副作用。如果真让楼上那几位号称向往古称的网友去给中国各个城市重新命名。我估计他们过不了多久就会对自己这些带“文化气息”的名字反胃。
史学研究证明,文化底蕴这东西是指数增长的。上古文化所谓的古雅,往往也意味着简陋。【飞土逐宍】这是中国第一首诗的后半部,是文字艺术起源的50%,谁有兴趣就此写个“风雅”的地名出来?我们的世界可不是玄幻小说的世界,上古“咒语”念的再多,也没法帮我们召唤神龙。
读两汉史,看汉朝太学那些愤青的无脑劲,我猜当代一个超级中学比他们的理性教育要多的多。就算到了近代,明清一个府,也就是万把读书人,其中能写一首像样诗词,对着地名讲一番浪漫经历的,充其量是几百。这样几百年累积下来又有多少?能比现代一个小县几十年累积的故事多吗?他们的故事是故事,我们的故事就不是?上海市改回松江府,又有谁对几亿人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大白兔奶糖,上海凤凰自行车寄托的情感负责呢?几百年后,当驻马店、石家庄这些地名也因为时间而戴上“古雅”光环的时候,你希望那时候的人记住周朝的名字,还是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谐朝的名字?我觉得都好,但后者似乎更好那么一点点……
心理距离产生文化光环,这不仅仅反映在古今地名上。还反应在中外地名翻译上。翻译者把自己的好恶,以及待客的礼貌都加到了译名上。英国、美国、德国这些好名字不说。就说具体城市地名的翻译,大家还记得这个老段子吗?
都说Pearl harbour是“ 珍珠港”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 蚌埠。
都说Greenland是“格陵兰”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青岛。
都说Deep River是宇多田光的专辑,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神奇的名字叫"深圳"。
都说Newfoundland是纽芬兰,其实有更北京的翻译:新发地。
都说rock hometown是“摇滚之乡”的 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石家庄。
都说New York是“纽约”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新乡。
都说Red River Valley是“红河谷”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丹江口。
都说Table mountain 叫桌山,其实还有个更土的名字叫平顶山
都说Phoenix是“凤凰城”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宝鸡。
都说Portsmouth是“ 朴茨茅斯”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 浦口 。
都说open horizon是“一 望无际的原野”的意思,其实还有更社会主义的翻译:平壤。
都说Broadway是百老汇,其实还有还有更中土的翻译:宽街。
都说西方姓Downer 的人叫唐纳,其实他们还有个更土的名字,叫衰人。
都说gunman是枪手,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武汉。
都说Tiger Woods是老虎伍兹,其实还有更中土的名字:林彪。
都说5th Avenue是第五大道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五道口。
都说a land of infertility是不毛之地的意思,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中关村。(想想“中关”二字的意思……内涵不解释)
都说Mont Blanc是万宝龙,其实有更中土的翻译:长白山。
都说 Wolfsburg是沃尔夫斯堡,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狼窝铺(中国河北省滦县杏山乡)
都说Queensland是昆士兰,其实还有还有更中土的翻译:秦皇岛。
都说Westfield是韦斯特菲尔德,其实还有更中土的翻译:西单
Evergreen不是常青树……是长春
以后见到Kingston一律译成皇上屯!
Double Tree Hotel:双榆树宾馆
The Whitehouse:白家大院
Wall Street:大栅栏
都说steelyard是炼钢厂,其实还有还有更中土的翻译:铁岭
有译者添加光环,有读者附着想象,这些外国地名就在意译和直译的辗转之中“高雅”了起来。我搜了一下【海德公园】,发现中国起码有十几个城市有同名楼盘:
搜【格陵兰】又有这么多(奇怪北方也不算少):
可见译名光环对中国城市居民影响之深刻。前面有那么多朋友抱怨今名不如古名,我很理解他们和房产商一起跳动的文化之心。
最后贴张图自勉:
我们的生活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化
本文自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