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最可能是这场疾病的源头,中间宿主很可能有竹鼠,还有什么可能性?
(重新编辑发表的说明:本文发表后,我后来想到,还有老鼠和野猫,也可能是中间宿主。所以增加了内容,修改了文章题目,重发一下。)
1月27日,《政委灿荣》微信公众号推荐了两篇关于新型肺炎的科普文。第二篇汪涛老师的文章,我在前一天已经看过。第一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立铭教授的科普文,讲的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聊几个你也许很关心的科学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9tPd59HScEYBoMFwJ3xww
原文很长,也很专业。我这里,摘录王立铭教授的文章片段,以下文字摘录自本文小标题"1. 这场疾病到底从何而来,源头是什么?"
人们已经获得了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信息(Wu F et al bioRxiv 2020),也有不少研究组已经把它和已知的许多冠状病毒序列加以比对。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身体内的冠状病毒:一种存在于舟山地区的某种蝙蝠体内,序列相似度接近90%(Zhu N et al NEJM 2020);另一种则存在于云南菊头蝠体内,序列相似度高达96%(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而我们已经知道,同属冠状病毒家族的SARS和MERS的天然宿主很可能都是蝙蝠。蝙蝠这类哺乳动物体温较高、免疫系统特殊,也是很多种危险病毒的天然宿主。从这个角度说,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确实很可能也是蝙蝠。
但是我还是得提醒你注意:和确定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一样,确认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也一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求我们了解病毒从天然宿主到人传播的全链条。这一点实际上SARS和MERS病毒都还没有彻底证明。
其实比确认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确认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就是找到它从蝙蝠到人之间的中间链条。要知道,虽然新冠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体内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别其实也意味着蝙蝠体内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传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彼此之间基因序列高度一致,这本身也提示病毒应该是在某种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之后开始爆发的(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1-26/9070200.shtml)。
在SARS和MERS的案例里,科学家们确认果子狸和骆驼是两种病毒最重要的中间宿主(Kan B et al J Virol 2005; Sabir JSM et al Science 2015),病毒在它们的种群内广泛传播和变异,最终变成了可以直接入侵人体导致疾病的病毒。那么在新冠病毒的案例里,谁是可能的中间宿主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于我们日后防范新冠病毒卷土重来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没有很好的猜测方向。因为早期病例大多和武汉市内的华南海鲜市场有关,因此一个主流的猜测是也许那里贩卖的某种野生动物是病毒的中间宿主。但是遗憾的是科学家们没有来得及在市场被封闭之前采集野生动物样本,因此只来得及在市场的环境中进行检测并确实发现了病毒(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6/c_1125503792.htm)。在这里我可以给出一个粗糙的猜测:这种中间宿主应该是某种能够较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这样才能为病毒的突变积累提供时间;竹鼠、果子狸等动物是可能的寻找方向。在未来,规范和严打野生动物贩卖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传染病管控措施。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根据我们目前已知的信息,大概可以推测的病毒来源可能是这样的:
某种寄生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因为某种原因进入了某种被人类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哺乳动物体内;在那里,病毒通过广泛的互相传播和突变,获得了感染人类细胞并持续在人类个体之间传播的能力;在2019年年末的某个时间点,它传染进入了武汉一部分居民的体内并且导致了这场大规模的疾病爆发。
顺便说一句,根据这些讨论,你肯定能理解这种病毒大概率不是直接从野生蝙蝠传给人的,实际上也没有证据显示华南海鲜市场里贩卖蝙蝠,或者武汉居民对这种食物有特别的兴趣。
当然这个简单的推测还有不少问题无法回答。比如说,根据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肺炎最早的一位感染者本人其实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经历,最早的几位患者当中也有不少人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市场(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是病毒在一开始就具备了人和人之间高效传播的能力?还是说这种病毒另有传染源头?这些问题都仍然需要严肃的研究和回答。
我把这段长文里做一下提炼,分6点罗列如下,不尽之处望不吝指正。
1、中国科学家,已经获得这次冠状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信息。
2、科学家进行病毒比对,发现
a. 和舟山的一种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相似度是90%;
b. 和云南菊头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相似度是96%。
3、蝙蝠体内的病毒,怎么会传给人类?这里需要某种中间宿主。中间宿主,可以比作连接蝙蝠和人类的桥梁,或者说把蝙蝠和人类比作一条河的两岸,而中间宿主就是在二者之间输送病毒的摆渡人。这个中间宿主,根据王立铭教授的文字,很可能是竹鼠或者果子狸。我曾关注过竹鼠的养殖,后文讲我的猜测。
4、科学家们没有来得及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被封闭之前采集野生动物样本,只在市场的环境中进行检测并确实发现了病毒(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6/c_1125503792.htm,这篇新华社电文,提到科学家在1月1日和12日,分两次在这个市场提取到病毒,关于为什么12日还能发现病毒源,后文讲我的推测)。
5、没有证据显示这个市场上有蝙蝠贩卖,武汉人没有特别的兴趣吃蝙蝠。
6、已知最早的病例,和早期的几个病例,和这个市场没有直接的关系。后文讲我的推测。
好,现在进入我的推测阶段。
首先,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完全同意王立铭教授提炼的中国科学家的成果,也没有专业能力怀疑科学家的普遍结论。科学家的论点如下:
1、 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确实很可能也是蝙蝠。
2、冠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彼此之间基因序列高度一致,这本身也提示病毒应该是在某种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之后开始爆发的。
3、在这里我(王立铭教授)可以给出一个粗糙的猜测:这种中间宿主应该是某种能够较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这样才能为病毒的突变积累提供时间;竹鼠、果子狸等动物是可能的寻找方向。在未来,规范和严打野生动物贩卖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传染病管控措施。
我要说的,是对王立铭教授提出的这些论点的扩展或者补充,或者是提供某种线索,成为群策群力的一部分努力。集中在3点:
1、蝙蝠的排泄物或者尸体,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直接来源。
2、回答竹鼠怎么会成为中间宿主的疑问。
3、老鼠和野猫,也可能是中间宿主。
以下就这3点分别展开讨论。
城市里有蝙蝠生存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有直接的感受。
2019年夏秋时节,我家厨房的两扇窗户玻璃之间,曾经有一只蝙蝠困在里面,我还费了点时间才让它解脱飞走。
为了再现当时蝙蝠困在其中的场景,我把外面那扇窗往左推,与里面窗形成中空夹层,但右边把手那里有缝隙,蝙蝠应该是从这个缝隙钻进两扇窗户中间的。
所以上海和武汉这种城市里,是有蝙蝠生存的,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看到过。我还在上海看到过2次黄鼠狼,其中一次是在市中心看到的。
蝙蝠的生存习性是什么样的?在野外,蝙蝠会群居在高大的洞穴里,如下图
我昨天看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照片后,推测那里会有蝙蝠栖息,因为有高大敞开的顶棚。如下图
昨天夜里,我用百度地图的实景功能,看到这个市场的一个西出口
以下百度地图实景的截图,位置在上边地图的①附近,地图上显示是东西向的一条路,但却在市场里,有顶棚,如下
那么市场里有没有蝙蝠可能栖居的条件,看下图
图中顶棚那里有缝隙,完全可以供蝙蝠出入。
《环球时报》1月28日微博转发文章:
[cp]【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唯一的发源地?】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由数名中国医学专家撰写的关于武汉疫情的论文,其中披露了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重要疫情细节:在武汉最初确诊的41名新冠状病毒病例中,12月1日出现的首位感染者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论文作者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的呼吸病学系的常务副主任曹彬教授也承认,目前来看,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并不是唯一源头了。详情戳: [/cp]
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可能不是唯一源头,我推测,如果是直接来自当地的蝙蝠,当然这个市场不是唯一源头,蝙蝠还会在武汉别的地方栖居。城市里既然有蝙蝠生存,蝙蝠的排泄物和尸体,当然很有可能是直接的病原体。有人批评说9月份以后武汉不可能有蝙蝠,这个论点不成立,这个秋冬不够冷,蝙蝠很可能推迟冬眠,否则无法解释科学家在1月1日关闭市场的当天提取到了病毒,怎么1月12日又提取到病毒的?
竹鼠怎么成为可能的中间宿主?
中国西南,民间一直有食用竹鼠的习俗。我前些年关注过竹鼠养殖这事儿,这里展开说说。
中国的畜牧科技工作者,也总结出了野生竹鼠的驯化养殖办法。如果有人想养殖竹鼠,只要去当地的有关部门办理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就可以开展养殖的事业。就我知道的,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有竹鼠养殖户。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搜“央视网、科技苑、竹鼠”,有不少电视节目讲竹鼠的养殖。
规模化养殖竹鼠,与规模化养猪、羊类似,都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养殖场所。百度百科的“竹鼠养殖技术”词条说:
圈舍空房、地窖、防空洞均可养殖,或用砖砌成1.2X1.0x0.8m圈舍,用砖隔成两舍,间壁墙上留口,一间做内室,另一间做饲养场地。群养5对/平方米,也可笼养。
实践中有养殖户,改造了防空洞和条件合适的山洞养殖竹鼠,效果更好,空间大,通风条件好。那么问题来了,缺点是什么?就是可能有蝙蝠栖息在洞中,或者曾经栖息在洞中,埋下感染病毒的隐患。
野生竹鼠,当然是更有可能和蝙蝠发生交集,比如都在大的山洞里栖息,如此竹鼠带有蝙蝠身上的病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竹鼠,主要是养殖的,野生的很少。既然科学家提到竹鼠是可能的中间体宿主,应该也要从养殖这个环节进行排查。
另外,不妨从市场经营户的进货渠道了解,即使是经营养殖竹鼠的,也可能会收野生竹鼠,因为野味的销售利润更高。
中间宿主可能还有老鼠和野猫
新华社的这条新闻说,1月1日关闭市场后当天,科学家在这个市场提取到病毒,1月12日又提取到病毒(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6/c_1125503792.htm)。在关闭的市场,间隔11天,再次提取到病毒,这件事有可以讨论之处。
第一,1月1日,关闭市场,科学家提取了标本之后,接下来防疫部门要干什么?当然是喷洒杀灭病毒的药水,那么为什么隔了11天,还能再次提取到病毒?
我上文提到可能有携带病毒蝙蝠栖居在市场的顶棚上,还有一个可能性,市场里有携带病毒的其它小动物,比如老鼠或者野猫存在。防疫部门杀毒作业的时候,它们跑开了,人走了,小动物又回去,继续寻找食物什么的四处活动,也一定会跑去以前堆放垃圾的地方或者垃圾车上,寻找食物。科学家当然就可以继续提取到病毒。
第二,老鼠是可能携带病毒的小动物,野猫怎么也可能是呢?因为现在的野猫,一般都是在垃圾箱里寻找食物,已经报道在那个市场的一辆垃圾车上提取到病毒,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野猫很喜欢在堆放垃圾的地方寻找食物。
不管是市场里可能存在的蝙蝠会有排泄物或者尸体带有病毒,还是市场销售的野味带有的病毒,除了有可能让老鼠沾染,当然也有可能让野猫沾染。
老鼠和野猫,也会跑去别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市场不是唯一的病毒源。
说说我曾看到的染病的野猫的事儿
2018年的什么春天还是秋天,我忘了。有一天,我在小区里走过小广场,太阳暖烘烘的,有一只野猫躺在地上晒太阳。
有个老人带着1岁左右的小孙女,孩子蹒跚走向野猫。旁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他也看见野猫,跑过去就是一脚,踢在野猫肚子上。我看见野猫被踢得离了地,那野猫只是挣扎着要站起来,却是浑身没劲的样子,没站起身。
我就心生奇怪,一般野猫看到人接近,发现可能有危险,不是会立刻跑开的吗?怎么那只猫被男孩踢了一脚,都还不动?是动不了。
看到1岁左右的小女孩就要去摸那只猫,我心里叫: 不好!我赶紧对那老人喊: 别让孩子摸那个猫,可能有病毒!猫病了!
那老人也立刻醒悟,赶紧去拉开孩子,一边也让小男孩走开,一边说猫有病,不能摸。
关于野猫,从这件事,我再说远一点。现在上海垃圾分类了,早晚有专人看着收垃圾。在以前,晚上出去遛弯,或者去扔垃圾,总会遇到野猫在垃圾箱或者垃圾堆里寻找食物,不是你被野猫吓一跳,就是野猫被你吓一跳。说回武汉那个市场,现在关闭了,野猫们当然可能还在里面栖居和寻找食物。野猫生活在我们周围,从我们的垃圾里寻找食物,也有好心人给野猫投喂食品和水,但野猫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很大。根据过去十年在小区里的不经意的观察,我至少三次看到过生病的野猫。其中一次是群体性的病状,这个我记得比较清楚,因为当时我和别人谈论过。野猫总是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携带和传染病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寻找冠状病毒的时候,也应该不要放过野猫这条线索。
余论
我不是专业的病理学家或动物学家,仅仅凭借生活常识、生活经验与符合逻辑的合理推论,给出一点线索,如果能启发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或者提供线索,帮助科学家获得更多的线索,准确获取病源,也是一种贡献。
当前这种形势下,关于新冠病毒,如果我们了解或者想到了某种线索,而不说出来,才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
同舟共济,没有人是置身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