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复盘一下:北交大回应“毕业典礼只有10%优秀毕业生能去?”
近期,各大高校开始举办毕业典礼,然而近日北京交通大学的毕业典礼却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据了解,北京交大此次毕业典礼只有百分之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前往现场,剩下的人只能观看直播,父母还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因此不少学生写下:对不起,我不是那10%。引发了许多的人关注。
19日下午13:25,北京交通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
感谢每一位师生校友对毕业典礼的关注。今年原定方案主要综合考虑时间、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但从各方面反映看,还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学校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经研究决定,对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作局部调整,具体方案如下:
1.2018年毕业典礼调整为6月24日上午在主校区西操场举行,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均可参加。
2。在集中毕业典礼结束后,以学院为单位举办学位授予仪式,由校、院领导以及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为学院全体毕业生授予学位。
3。如遇下雨等严重影响室外活动的恶劣天气,2018年毕业典礼将安排在室内举行,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学校将在有限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做好毕业典礼相关工作。祝2018届毕业生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事情到此应该算是圆满解决了,我们现在回过头去复盘这一事件:
事情起因于某公众号上的一篇长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在这篇文章中原作者“一只栗砸儿”提出了一个事实: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只有 “优秀毕业生” 才能去天佑会堂参加,可以现场听到校长的讲话,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
字字句句都在“控诉”为何“优秀”这个词会成为我们参加毕业典礼的门票。最后面又向校方提出了几点诉求:
一、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不统一举办毕业典礼的解释。并且对今年的毕业典礼的形式做出改进。
官方给出的分会场举办毕业典礼的说辞是“场地不够”,但是在2017年以前,咱们的毕业典礼都是在西操场统一举办的,本硕博的毕业生自愿参加,交大招生人数并没有明显上升,并且每年军训、开学典礼,都是在西操场集合;除了场地上的理由,学校甚至还在两个月前就预测到当天要下雨,要知道北京下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还希望校长及领导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声明和通知。
二、请学校对没有征求学生意见就对毕业典礼改革、在去年招致不满后对学生的意见熟视无睹,今年依旧不征求学生意见、并且“优秀毕业生”和“非优秀毕业生”区别对待的行为作出道歉。
三、让优秀毕业生自主选择在学院或是天佑参加毕业典礼。
四、对明年的毕业典礼形式作出承诺或说明。建议明年是分会场举办毕业典礼还是统一举办,由全校毕业生投票决定。
五、请学校提供全校师生意见可以得到畅通表达的渠道,而不是每次反馈意见都只能石沉大海或得到“接上级通知”的反馈。
然而在作者的朋友圈中同样流传着院系辅导员找各班级负责人做安抚工作的内容,等同于是校方的解释。不在西操场举办毕业典礼,而改为多个分会场举办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气温炎热,学生容易中暑;
2.老教授老院士站不住两个小时;
3.时逢北京中考,在西操场用大喇叭或者是话筒都容易引起周围居民的投诉。
尤其是作者的这位朋友特别强调了学生中考的这一点,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大部分的毕业典礼安排的时间撞上学生中考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可能因为学校周边正好有考点,更是成为难以处理的事情。“一只栗砸儿”提出的一个问题也很一针见血,为什么往年可以在西操场办,而今年却不这么做,改为选择分会场的形式。
同样,对于是否存在“只有10%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的说法,我们从始至终都并未看到明文通知,或者是类似于通知形式的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这一点也是让人费解的。
19日晚,“一只栗砸儿”再次发文《请停止对于北京交大的营销》,文章认为事情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较少”。自己主动发声,目的并不在于想要抹黑母校,而舆情发酵过程中有人利用事件炒作营销也绝非本意。
同样,我们也看到诸多报刊均发表评论文章关注此事,例如:
光明网《让每个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大学的基本职责》
东方网《10%优秀生参加毕业典礼 此等歧视凸显大学教育功利》
中国青年网《只有10%学生参加的毕业典礼是100%的错误》
北京青年报《“北交大毕业典礼只有10%的人能参加”引发舆论关注》
等等
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没有解开,但不妨碍我们就此来发表一下看法。事情爆发的原因仅仅是“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较少”吗?进一步谈,大家觉得如何处理才能再次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综合:央广之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