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道随处可见的AED,小学生就必须要会使用了...国内也在普及
作者| 咖伽
来源| 东京新青年
11月27日凌晨,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过程时突然晕倒。在十多分钟的紧急心肺复苏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两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
高以翔生前热爱户外运动,经常与朋友打篮球。在加拿大的时候,最大的兴趣就是划船。在曾经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做100个伏地挺身,100个仰卧起坐。本想做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他,由于外形出众,机缘巧合进入演艺圈,出演过许多耳熟能详的电视剧。
没想到,这样一位热爱运动的青年演员,最后竟以这样的方式突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很多人了解,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CPR),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但是眼下在国内,无论是心肺复苏的普及,还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备,都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而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而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猝死事件的频发,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可怕的低治愈率,反映了目前我国在公共急救方面的短板。
与此同时,一段日本小学生心脏急救课程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东京都世田谷区的一所中学里,学校通过讲座的形式教同学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中进行心脏复苏以及如何使用AED。
(图片来源:梨视频)
而其中一名学生,更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成功的运用到现实中,在父亲心脏骤停发生时,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间内一直对父亲采取心脏按压,7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医生表示,这位学生的心脏按压起了很大的作用。
(图片来源:梨视频)
现在他的父亲没有任何后遗症,像以前一样健康的生活。
(图片来源:梨视频)
很多网友在感叹日本的急救教育高普及率的同时表示,希望我们的学校也开设类似的课程。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那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日本关于心脏骤停有哪些应对措施吧。
教育
日本在中小学校的保健课堂上教学生们如何运用心脏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对休克的人进行抢救。
日本学校保监会定期对学校学生进行关于CPR和AED的使用说明及讲座。
目前为止覆盖15%的小学,57%的中学及72%的高中。
不仅是中小学,在日本考取驾照时,有一门课是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要求学员们对道具做一个小时的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还会教学员如何寻找附近的AED设备。
设备
在日本的朋友或许也注意到了,在日本的交通,政府,娱乐设施,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都配备AED,且都配有日,英,中文醒目标示及说明。
有数据显示,日本的AED配备率居世界之首。在地图上看,AED设备的也几乎是随处可见。
还有为人工呼吸配备的一次性面罩。
消防署也会每月对设备例行检查。
而就在今年10月份,也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来日本冲绳旅游的一名中国游客在商业街购物时突然心脏骤停,恰巧在附近的两位韩国消防员闻讯赶来,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用附近的AED设备对其进行紧急抢救,随后该名中国男子脉搏恢复跳动,并送往当地医院。最终这名中国观光客平安出院,而两名韩国消防员在事后不久也返回了韩国。随后日本消防本部了解情况后对韩国消防员的在日紧急施救表达感谢之情,并授予感谢状。
日本网友们纷纷表示,生命面前无国界,力赞两位韩国消防员的及时出手相救。
现在日本社会中不仅有“在等待救护车来临之前,理所应当由市民实施心肺复苏术”的主观思维,还有配备齐全的AED设备的客观事实,但没有什么在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完备和发达的背后,也有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悲伤故事。
2002年11月21日,47岁的日本皇室高圆宫宪仁亲王与加拿大大使馆驻日代表一起打壁球时,突然倒地后不治身亡。虽然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但也在事发5分钟之后,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是4分钟。此事在当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媒体也争相报道。心脏骤停,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持续5分钟以上导致大脑无法逆转的损伤。越早给予处理,救治率会越高。
因此与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对普通市民的教育及AED设备的普及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以此事为契机,日本开始了急救治疗的教育普及。同时,AED的设计也不断的简化,对于普通人来说,操作也越来越简单。近八年来,使用AED的紧急救助率增加了30倍,拯救了800人以上的生命。
但即使提高了普通市民救助意识的日本,也会在施救过程中遇到瓶颈。
2013年,一位在西日本居住的女性参加了马拉松大会。但是在跑步过程中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在地。大会主办方虽然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并没有在等待救助的期间对其使用AED进行援助。等到5分钟后救护车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抢救。虽然生命保住了,但脑部重度受损的她余下的生命都将在轮椅上度过。
在被问及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采取AED救助的时候,主办方表示,晕倒的人是女性,而周围都是男性。日本京都大学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关于AED研究报告显示,人们抗拒对女性使用AED,原因是害怕脱去女性上衣被惹上性骚扰的嫌疑。
根据调查显示,在AED使用比例下,男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男生占83.2%,而女生只有55.6%。
虽然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谴责,生命面前不应该考虑男女性别,但实际发生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脱掉异性伤者的衣服进行急救对普通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抗拒感。日本政府呼吁民众,希望大家在生命面前破弃性别意识,设身处地的想象,如果倒下的是自己的家人,还会不会在这黄金4分钟内无动于衷呢。
前不久有女高中生团队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女性的不脱衣救命垫。虽然还是会被网友们吐槽在生命面前太过重视性别,但该设计在比赛中获得了医生评审们的一致认可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她们在采访中表示,比起强调性别意识,她们更多的是想站在救助者的立场,“保护想要帮助别人的意愿”,不要因为对方是女性而放弃救助。
在最后,附上一组如何使用AED紧急救助的动图。由于现在的AED设计越来越简单化,打开包装即刻有人工语音提示每一个步骤,方便人们操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步骤。
在AED设备拿到伤者面前之前,通过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CPR)。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分的中间。
在拿到AED后,点击上方绿色按钮开启装置。
将伤者上衣脱掉,以便后续的AED贴片。同时继续进行胸外按压操作。并注意将胸前的汗液等污渍清理干净。
按照指示将其中一片贴片贴在右胸(锁骨下方)处。
另一片贴在左下腹部。距离是从腋下开始5-8厘米地方处。
具体两个位置。不要在贴片和皮肤间留有空隙。
将黄色连接器按照指示灯插好。
插好后设备自动检测患者心率状况,在此期间不要触摸患者身体。
如若需要电击,设备将自动充电。在提示充电结束前不要触摸患者身体。
充电结束后按照指示灯提示按下红色电击按钮。
电击结束后重新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在提示音提示下一次电击之前一直重复做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设备每隔二分钟测试是否需要再一次进行电击。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一直重复上述动作。
以上是AED的操作步骤。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身边有人倒下的时候,不是手足无措的等待着医护人员的到来,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挽救身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