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官员:抗拒改革是东北振兴的最大障碍

500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朝元首会谈可能实现半岛永久和平以及朝鲜改革开放的消息一直刺激着中国东北地区人们的神经。辽宁省的大连、丹东等地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大幅波动。东北亚局势变动会成为东北振兴的动力吗?东北振兴还需多久?如何振兴?

东北拒绝改革是最大问题

“东北拒绝改革是东北振兴最大的尴尬。”辽宁省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抛出了这样的观点。对于辽宁来说,国家的战略布局决定了辽宁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区域间产生不平衡可以说是天然的。

辽宁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区域定位就为今天辽宁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埋下了伏笔。

辽宁作为中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最完备的基地,其大量产业属于国家垄断产业,这和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有着相似之处。国家垄断资本的过度浸润让辽宁乃至东北经济存在先天的缺陷。东北经济是在特有环境,特有模式下的繁荣。而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东北经济想要达到人们期望的高度,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种水土不服的环境中,东北经济并不存在所谓振兴,东北经济只是按照其固有的模式进行运行,实现其自身能够实现的“繁荣”而已,这本质上其实就是东北官民拒绝改革的心态,按照既有模式过既有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惰性和保守性,打破这一点对于东北来说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

500

东北欲振兴先“振兴”地方政府

但东北经济能否打破体制魔咒,通过自身的重新塑造实现新的繁荣?这位在辽宁工作多年的官员认为,真正实现“东北振兴”的主力军不是民间,而是东北地区的中共党委和政府。他表示,东北一大批技术官僚对于经济体制的思想认知依然处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说法看似好笑,但却是实实在在影响东北地区方方面面。

直至今天,东北官场依然充斥着官本位、稳定论等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拖后腿的思想,东北的官僚从高层至基层在执政水平上无法与中国南方发达省区的官员相比。推出的很多计划和政策也就缺陷重重,陷入自我陶醉的境地,这些都是东北在习近平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看起来落伍不堪,东北官员被外界看来“劣迹斑斑”的主要原因。

这位官员表示,当然就辽宁而言也有辽宁自身的特有情况,比如王珉案,比如辽宁省人大的贿选案,这些都加重败坏了辽宁的官场风气,这些还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导致各级财政收入“断崖式下滑”。因此,在官本位风气无法迅速从官场和民间革除的当下,东北的振兴首先需要东北各级地方政府“振兴起来”

500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应成为振兴契机

习近平在执政伊始就开始推进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的“二次改革开放”,这将如何影响东北?这位官员说,中共中央对于东北的关注程度超过外界想象,作为中国战略要地,东北无法实现大治将始终影响中央政府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这些年从中共中央到中国国务院,当局祭出了许多针对东北发展量身定制的政策,希望改变东北的现状。

但为何效果不佳?这位官员解释说,东北自深受到前苏联影响的程度超出想象,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苏联模式渗透了东北的方方面面,这是来自与人头脑的问题,很多好政策到了东北,变出现了水土不服,官员不会用,民众有抵触,所以收效甚微。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全国各省历年全国gdp排名变迁图

但东北的下滑已经逐渐触底,目前东北地区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开始出现了强大的反思潮,这就是一件好事。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对东北确实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各级政府正在自上而下的推动一场全面的,抓住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改革,今年辽宁省推出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引才政策等,这些迹象表明了东北的复苏,至少是复苏的前兆。

500

辽宁进行大规模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作为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辽宁省已经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并出台了有关方案。

首先要认识到,辽宁体制改革不仅是辽宁的,大连在打造样板间。辽宁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省份,此前在薄熙来、王珉等落马官员的政治影响下,政治生态恶化,经济民生等领域受到了诸多影响,价值传统的经济社会思维模式影响下,当地民众对市场化变革产生了很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直接反应在了政府的政策上。

辽宁失去了在国际金融海啸之后抓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实现更高水平市场化和转型的重要机遇,这也是辽宁今天面临的困局的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是东北之困的一种现实反映。辽宁的改革一直备受中央关注,中国多位经济学家也对东北,对辽宁的改革振兴提出了多种建议。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此前为吉林经济开出的药方,希望以此为借鉴实现东北的振兴,且不论这幅药方引起各方的争议,但就其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引领东北经济转型升级来说,被认为颇具针对性。但东北三省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遭遇的具体发展问题也应该具体对待,林毅夫为吉林开出的药方究竟适不适合辽宁,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检验。

但此次辽宁的政改大动作启动了堪比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转制时期的事业单位重组改革,这是辽宁自身摆脱困境的一次有力实践。辽宁非常需要这种大手笔。

500

500

从大连市目前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事业单位重组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组建大连市政府所属五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跨部门整合大连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9家、整合组建大连市委部门所属事业单位4家、整合组建大连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24家、整合组建群团机关所属事业单位2家等,方方面面,组建这些新单位的过程中,整合调整已有单位超过百家,涉及利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从目前大连官方公布的方案来看,这种力度的改革相信绝对不是大连市地方党委和政府能够做出的决定,相信中央决策在其中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大连地方媒体发布的改革动员会的新闻来看,大连市把这一次改革上升到了相当高得政治高度。

而目前公布的这一纸改革方案仍可以说是处于初步定调的层次中,重组改革能否成功还需要看整合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大连市地方党委政府真正的考验将出现在这一环节。各种利益的博弈也将在这一环节中全面展开。

此前东北改革政策方法出台一大堆,但始终不得法,主要原因是人的原因。东北地区从一部分官员到很多民众对改革存有一种固有的拒绝,害怕改革。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最终将改革变成了“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相信辽宁和大连这一次政改也将遇到这个大问题。

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过程中,并不缺少中央给予的好政策,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策失灵提醒人们,东北有一些政策以外的因素在影响着改革的成功,这种政策之外的因素被称之为“新瓶装旧酒”冲动,东北很多改革尝试的失败也可以归结于此。

500

东北改革的关键并不是政策,而是在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变人的观念,一定要先于各项改革。这种危险的“新瓶装旧酒”冲动只能靠着对人的思想的改造才能彻底消失。辽宁大连此次出台的政策,可以明显中共高层的改革思路,这种思路不仅仅是针对东北的,而是针对全国。大连在这轮改革中起到了样板间的作用,而这个样板间能不能打造好,就需要看大连地方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经济领头羊,大连在政府事业单位改革的先行先试,背后承载着中共高层的期待。因此,相信大连市面临的而压力也前所未有,这一点也可以从出台方案的一些措辞中感受到。

从目前了解到的大连市各基层单位的状况来看,各个部门单位已经将改革调整的动员布置下去,绝大多数员工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历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改革失败的来自于“人的风险”依然存在,员工中出现了一些谣言和不安情绪,甚至不排除“跑关系”等涉及腐败的行为出现。

这一次改革不但对于大连,对于辽宁至关重要,对于整个东北改革振兴也是关键一步。历史机遇稍纵即逝,而这一次改革对于辽宁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推动自身真正实现爬坡过坎打翻身仗的关键一笔。辽宁和大连高层应该对“新瓶装旧酒”的冲动给予足够的警惕,特别是手中握有权力的一些基层单位机构的领导干部,以往改革失败很大一部分归因就在于这一人群缺乏改革意识、改革动力,甚至成为阻碍改革的力量。

500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晨枫:东北振兴之问

发表于上海市
2018-06-07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