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9.9,最走心的跨界作品,但我不建议未成年人看
作者| 二丫
来源| 影探
正所谓“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聊完了充满发光美食的《中华小当家》,今儿二丫配套,再聊一部讲饮料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共6集,每集不过半小时,极适合作为佐饭私影。
别看其甚是短小,内容却十分精悍,豆瓣8.7,B站9.9!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部非专业影人的“跨界”作品。
截稿日为止,豆瓣8.7,B站9.9
而片中所聚焦的饮料种类,正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啤酒。
准确点说,它带我们走进的,是精酿啤酒(Craft Beer)的世界。
《都在酒里》
2019.8.29 中国
未成年人禁止饮酒,过度饮酒有害健康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酒后驾车
西蒙,本名赵夏,昵称机核夏。
他是《都在酒里》的主持人之一,也是机核网(Gamecores)创始人之一。
如果屏幕前的你是游戏玩家,应该对机核网不陌生。
它以综合性游戏(主要是各大主机游戏)资讯为主,并会延伸到二次元、影视作品、社科文娱等多个领域,内容颇丰。
机核网
换句话说,西蒙算是个专业搞游戏的。
不过他“不务正业”的产量和水平,倒也十分可观——
探讨游戏衍生文化的脱口秀《混核理论》(2016)、美食真人秀《核众食堂》(2017)、记录年轻人展现自我方式的纪录片《华丽一族》(2018)。
以及今天的主角,讲述精酿啤酒的《都在酒里》。
这一次,除了他和导演Moby,还有一位机核的老友参与其中:
既是游戏玩家、也是精酿爱好者的老张(张惟一)。
也就是说,该片是从爱好者的角度,开启了一场走遍世界的精酿啤酒之旅。
乍一看,拍摄班底似乎随意了些。
无论是内容讲述,还是影音制作,都显得不够专业。
可成片意外的充满诚意,既良心,又走心。
说它良心,是因为该片虽是三五爱好者聚到一起鼓捣出来的东西,却不乏专业态度。
它深入精酿啤酒的发源地,并探讨了精酿啤酒的生产和文化。
同时也照顾到观众中的“啤酒小白”,开篇便用一种简洁有趣的动画形式,对啤酒的酿造和种类进行了介绍。
众所周知,啤酒是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四种东西共同作用出来的产物。
啤酒酿造生产过程(图源网络)
根据酵母发酵温度不同,20~25摄氏度之间为上发酵型的艾尔啤酒(Ale),10~12摄氏度之间为下发酵型的拉格啤酒(Lager)。
常见的艾尔啤酒如IPA(Indian Pale Ale)、琥珀艾尔(Amber Ale)、德式小麦(Wheat Bear)、世涛(Stout)等等。
皮尔森(Pilsener)、德国黑啤(Black Lager)等则是拉格啤酒中比较知名的种类。
我们常配串吹的燕京、青啤、哈啤等“水啤”,都属于淡色拉格(Light Lager)。
至于何谓“精酿”?
简单来说,相较于我们日常接触的大绿棒子,精酿啤酒的质量、度数及价格更高,风味也更加多样。
所以上述种类皆可出精酿,包括淡色拉格在内(如酿酒狗 领袖)。
老张还以游戏做比喻,来突出水啤和精酿啤酒的差异和特点。
精酿啤酒的概念源自美国。
跟随老张的视角,该片追根溯源展现了几家美国本土精酿酒厂的产品、风格和理念。
其中让二丫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柯林斯堡的新比利时酒厂(New Belgium)。
新比利时酒厂logo
新比利时酒厂是全美第三大精酿酒厂,由骑行狂人Jeff Lebesch创立。
如果把啤酒比做内容,那骑行就是这些内容最重要的主题。
厂区内外,随处可见花样自行车装饰。
就连员工入职一周年的礼物,都是该厂的定制自行车。
它的招牌精酿——琥珀艾尔“宽胎(Fat tire)”的创造灵感,也正来自创始人骑行穿越比利时之旅。
除了“骑行”,该厂的另一个关键标签,是“酿造废物再利用”。
在卖出第一瓶啤酒之前,新比利时酒厂就定下了要成为“环境管家”的理念。
对于零售啤酒包装线上的用电,他们一直坚持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
酿酒所产生的废水通过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甲烷,也被储存并再用于啤酒酿造。
“开源”做得漂亮,“节流”也毫不含糊。
创新锥形煮沸壶的设计、蒸汽热量的循环利用……
它尽可能抓住一切实现环保、节能的机会,让创造优秀产品、实现商业价值与守护一方水土实现互利共赢。
而隐藏在这些努力中的核心愿景,恰如老张在片中所说的那样:
这就是酿酒和饮酒人生活的地方。
酒里就是他们的生活。
没有幸福的生活环境,酒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走出欧美大陆回归祖国。
探索舶来品与乡土实现良好融合的方式,亦是该片另一个主要的话题和看点。
不同于上述走访厂商、专业讨论。
这一次从美食、城市、回忆等更加贴近常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看精酿啤酒正如何一步步实现本土化。
这份“接地气”,也正是该片“走心”之所在。
在国内,想更有氛围一品精酿滋味,无外乎两个去处——
精酿酒吧,或者瓶子店。
若想“好酒配佳肴”,精酿酒吧便是不二之选。
经历过半北京半上海童年的老张,落足于自己的两个故乡,以类似探店的形式,带我们走进国内的精酿酒吧世界。
这些酒吧,有的因不可抗因素搬离了旧址,依旧有人不惜曲折、执意前往;
有的常年闻名于酒吧一条街,只要新人到,必然欣往之;
还有一个坐落于北京胡同里的废弃老厂房。
它原是北平机械总厂,如今变成了“北平机器精酿啤酒”。
店内基本保留了原厂房的风貌:水泥墙、老铁窗,年代感厚重。
其主打的精酿,是以投放大量啤酒花为理念的标准美式西海岸IPA。
但它却有一个很老北京的名字: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之于老北京,有点像啤酒花之于精酿。
啤酒花是精酿的灵魂,而“百花深处”则是记忆中老北京的一个重要标识。
它是北京一条胡同的名字。
它曾出现在陈升的《北京一夜》里,也曾出现在老舍的笔下;
那里曾有过知名录音棚,也曾是陈凯歌眷恋不舍的地方……
陈凯歌执导短片《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中的最后一章。
它透过一个荒诞的故事,传递出导演对现代化进程抹杀掉过去的伤感和无奈。
坐在老厂房,伴着这样的名字,抿一口精酿啤酒的醇香。
异域的甘洌也能诉说出本土的愁肠。
当真是应了西蒙那句“走心了”。
如果你想踏入或刚踏入精酿啤酒这个圈,那“瓶子店”可是个极好的去处。
按老张的说法:
“精酿啤酒在国内发展的小十年里,这类瓶子店的推广功不可没”
瓶子店其实就是精酿啤酒专题超市。
店里的一个个冰箱里,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或罐装或瓶装的精酿啤酒。
你可以在店里饮用,也可以带回家品尝。
这里气氛足,选择多样,足够平民化、年轻化。
来往瓶子店的人,有的是为一品世界各地精酿啤酒的不同口感。
有的是通过这些瓶瓶罐罐,来结识更多趣味相投的朋友。
不管是别样的“环球之旅”,还是良好的交友媒介。
即便目的多样,却有一点始终不变:
那就是在这里,精酿啤酒所带来的情绪,永远是轻松的、快乐的。
如若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纪录片,那便是“质朴中更添新意”。
它没有拽一些生僻的专业词汇,也没有一直讲沉闷的超纲知识。
它就像你身边的一个朋友,用通俗、生动的表达,来向你安利他深谙多年的一个爱好。
片中穿插的人物、事件、回忆,那些不经意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由这些所引起的共情,在潜移默化之间,一点点将观众对精酿啤酒的兴趣点燃。
被片子唤起的心底情绪,让人不由得想约上几个好友,豪饮畅谈一番。
我想,这正是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所在。
这也是它想传达出酒于生活的真正意义:
与其一醉解千愁,不如把酒言欢。
文章的最后,二丫还要再强调一句:
精酿啤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