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针对我国移民政策的讨论?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两年来出台大量的对外人才吸引政策。加之移民局的成立,有人认为,这些政策会影响国内人才的就业环境。
如何看待这些政策出台背后的意义和背景?对此,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更加宏观的进行一个对比和阐述。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历史上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对此分析国内移民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1.中国的移民政策变迁
具体来看,中国移民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1977年:严密管控的驱挤外国人阶段。在此阶段,对外国人在华出入境、过境、居留与旅行等活动实施严格规范管理。如入境、出境、过境,应当在签证内注明的有效期限内,按照指定的入境出境口岸、交通工具和路线通行;入境的外国人只许前往签证内注明的目的地;入境、出境、过境中途,非经许可,不得停留”。
1978年-2003年:减少外国人在留限制,大力引入外国专家阶段。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出台了新的外国人管理法律:1985年颁布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与1986年制定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成为本时期外国人管理的基本法律。与前一时期相比,本阶段大大减少了外国人在留限制:在出入境方面,引入签证制度,并增加了口岸签证。这一时期另一重要发展是明确允许外国人在华工作,特别是大力引进外国专家。规定可在华工作外国人条件、申请就业许可证及签证流程、劳动管理方法等。
2004年至今:发展永久居留制度,推动“千人计划”。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繁荣,来华投资与就业的外国人逐渐增多,与世界各国关系紧密。201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统和了外国人出入境管理与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的内容,成为“移民法”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2013)》为其实施细则;2011年颁布的《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成为中国第一项涉及普通外国人福利。
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加积极的吸引外国人才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在中国的新“绿卡”政策中,明确提出落实五年至10年多次往返签证、“一证许可”“一网”管理、扩大“绿卡”发放、放宽申请永久居留条件等便利措施。
2.美国的移民政策历史
在所谓“殖民时期”(1609-1775),美国的移民政策同时被英国政府和殖民地政府推行:免费的土地刺激了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开始于美国革命的开放时代(1776-1881),美国政府逐渐掌握了统治权,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移民也促使政府需要颁布新的法令,来细化移民政策。标准化时代(1882-1916)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进一步的吸引力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
二战后,美国为了吸引全球的人才,国会于1965年通过了新的法案,该法案允许未团聚的家人和技术型人才移民。这一法案也取代了自1924年实施的旧法案,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超越欧洲,成为首要移民源。在此基础上,1986年国会通过了IRCA(Immigration Reform and Control Act),这一法案规定了自1982年1月连续居留在美国的移民可取得国籍。
如今,美国的移民政策主要针对两大人群:投资者和技术型人才(Permanent 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 System)对于拥有杰出技能,在美取得学位的留学生或者投资者,均可通过雇主担保移民。
3.美国移民对美国的贡献
在1901-1959年期间,美国移民在化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获得了25项诺贝尔奖,但在1960-2016年期间,美国移民在这些领域获得的诺贝尔奖达到了79项,增长了3倍。
自2000年以来,美国在化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的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1位是移民,占总数的40%。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移民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移民在美国科学领域中的影响和重要性日益增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计算了劳动力的参与率,数据显示移民贡献了占总移民73.4%的劳动力,只有71.1%的本土人参与了工作。
移民创业比率高于本土美国人:约有9.3%的美国本土人拥有自己公司,而这一比率在移民上为10.5%。
4.中国移民政策现状及社会应对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加速。中国国际移民是全球移民潮和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主要有三类国际移民:国际留学生、国际游客和外来技术人才。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发达国家外国人口占该国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20%,而中国的外国人口为0.06%,
目前境外居民获得中国永久居留的条件大致为:
(一)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二)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三)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
如今各种计划,如“上海出入境聚英计划”等,则细化了具体标准,大的方向和美国一样——引入资金和高科技人才。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在国内环境日渐稳定之时,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无可厚非,“割全世界的韭菜”,这将极大的加速我国的发展,而美国早在60年代便完成了类似政策的颁布。
然而当前处于广大网友讨论的重点是:如何确保引进的人才是“真材实料”?引进过程是否透明?对国内人才的待遇是否有所差别?只有合理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得这一政策走上正确的轨道。所以针对网友们过于“民族主义”的指责并不成立,网友们希望看到的是正当合理公平的运作机制,欢迎人才的同时也希望去其糟粕。
总的来说,如何真正的让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来到这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对于负担全球化重要责任的中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和机遇。如今的中国需要跳出短视的排外主义,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一举措。
参考
1. 刘云刚, 陈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移民政策:评述与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1):1-10.
2. Bernard W S. Immigration: History of U.S. Policy[J]. European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Bulletin, 1980, 11(4):139-140.
3. IRINA IVANOVA, CBS NEWS. Immigrants' impact on the U.S. economy in 7 charts. February 10, 2017.
4. 创新研究, 搜狐科技. 数据告诉你,移民对美国诺贝尔奖群体的贡献有多大?1-18, 2018.
5. Miao L, Wang H.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China: Status, Policy and Social Response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Migration[M]. Spring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