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出行,与我以前油车出行的时间差不多,中途休息的时间也差不多

【本文来自《再聊聊我的选车历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死忠的纯电党,四年前买车时,将自己过去十多年的用车情况全分析了一次,市内行驶占80%以上,长途行驶,最多就是单程七百公里。

觉得没有为5%的用途,连累95%的用途,于是果断选了台续航500的纯电车。

三年多下来,越发证明自己当初的分析是正确的。

现在的使用情况发生了改变,40%是市内通勤,50%是一天来回的郊游,一天的行程也就300到400公里之内,不用在外边充电;长途自驾五次,第一次是去贵州,来回二千多公里,最多一天跑700公里,没有遇到充电困难的情况,反而很多景区里的停车场,都有快慢充电桩,可以在游玩的同时充电,又不担心占用电桩。

最近一次长途自驾是今年的春节,年初二的时候,去了一趟湖南。

在家晚上充电,早上9时出车时,电量是满的,跑高速13时到韶关市内,还剩12%的电量,在韶关市内的一个酒店饮茶、吃饭、充电,14时,电车充满电,再出发,17:30到茶陵服务区休息,发现电桩比较空闲,于是充了半个小时电,约充到80%左右,开跑,19时,到达目的地,还剩30%的电量。

电车出行,与我以前油车出行的时间差不多,中途休息的时间也差不多。

总结出来的纯电车跑长途的经验就是,出发前充满电,先跑上三百多公里,让车的电量低到10%才去吃饭休息,在这个时间里充电,如果要赶路的,就充到80%,这个充到这个电量,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时间不赶的,可以中午睡一个小觉,肯定会充到100%,然后跑第个里程,同样也是跑到剩10%再充电,两段路程,基本可以跑到600公里以上,一天跑上1000公里,不是问题。

---------------以上是原文,由于回复字数限制,所在还有更多的没写--------------

​为啥不选增程

增程是两套动力系统都在工作,内燃机动力比较弱,电池比较少,然后就两套系统的缺点都同时存在。保电时,靠内燃机全面提供动力,动力弱,想省钱,全面靠电池提供动力时,电池容量少,能跑的里程少,充电次数频繁。

由于电池容量少,实际里程只得纯电车的三分之一或更少,也就是说 ,纯电车十天充一次电的,混合动力差不多一两天就要充电一次,比纯电车充电麻烦。当然,你当燃油车来用,那就没有了省钱的乐趣。好处就是混合动力的车,比纯油车省50%左右的油。

纯电车的充电频次只是混合动力的四分之一或更少,麻烦更少。

混合动力为什么不选更大的内燃机,是没有前舱空间,两套动力系统都在前舱内,还要考虑两套系统同时发热、散热的问题,还要考虑前舱造型,风阻系数等,所以只能选小发动机,所以即使是百万豪车,也只能选一个小排量发动机。选一个更大的电池,电池加重了,车架的强度更要加大,车重又拼了命的向上增加。

现实用下来,因为家有车位充电桩,纯电车使用感觉就是不要钱,每次充电,不用即时付钱,每月银行自动划帐,感觉上是不要额外的钱,每个月的电费都不足100元,但行驶里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每百公里费用是以前的十二分之一,开油车时,百公里大约为60元,电车费用为5元。

充电比加油方便,想充电的时候,晚上停车在自家车位,插上电枪就行,整一套操作,不会超过10秒,比加油方便上千倍。电车充电的时候,我在床上睡觉。当然,保油党可以说在外边充电要多少时间,节假日没电枪充电。实际上,那些只是脑短路的操作。首先,节假日里的高速充电场没想像中的那么满 ,满的是长假期的前一天及第一天,以及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年365天,就只有6天是那种日子,而且,即使是这种日子,只要下了高速 ,所有的充电场都是空的,而且,电价比高速服务区的便宜差不多一半。

农村的充电场也有很多,距离也不远,没有保油党想像的那么稀有,而且还有专人服务。

由于电车的使用费用大减,于是,大大增多了附近的郊游,只要天气好,周六日差不多都往外跑。嗯,花费更多,纯电车花费少是骗人的

维护花费

按4S的要求,每一万公里就要维保一次,因为买车时,4S店送了7次保养,所以到现时,还不需要自己付钱。按保养单,每次维护检查的费用是120元,也不贵,比以前的换机油省很多。

三年多时间,更换过一个主机显示屏,显示屏出现局部漏光的情况,不影响使用,在4S店检查时,主动提出更换,费用为四、五千元,不过由于在保修期内,费用不用自己承担。

自费更换过一个电池,保油党看到这里, 是不是很高兴呢,纯电车,三年就要换电池了,确实第四年就换了一个电池。电车有两三套电池系统,主电池是六十多度的磷酸锂铁电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电池,就是牢翔被抓包的那个小电池,是供主机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用电,如果没电了,会从主电池中补电。三年之后,那个小电池,电量下降了,要换,那个是普通的铅酸电池,花费280元,是不是有点小失望呢。哦,咨询过4S店,那个小电池,是可以自己到外边去换的,不影响三电的保修承诺。

小电池电容量下降,会不断的从主电池补电,所以小电池电量下降之后的几次充电,主电池的电量显示都不太满,搞得还以为主电池有衰减,换了小电池之后,主电池充满电,还是500公里,100%电量,三年多,六万公里,还没有衰减。等这边秋凉了,到没什么车的城市快速路,定速80公里,跑上二百公里,看看里程是否还是1:1替换,这样最能体现电量是否衰减。

保油党就别替我担心电池的事了,真要换电池的时候,我就换车,绝不换大电池,上一辆车也是十年就换了,这辆车我也不会用很长时间,用厌了就换,也别想保值的问题,开十来万公里,省的油费就够再买一辆新车了,油车怎保的值也不够一辆新车的钱,更别提油车新车的车价都在狂跌,更别提电车保养差不多不要花钱。

轮胎,更换了两条,前轮外圈磨损严重,六万公里时,更换了两个前轮轮胎,后轮还是不错,于是继续使用。记忆中,前一辆油车,也是在六万公里左右换的轮胎。觉得原厂牌子那个还不错,所以继续国产轮胎。

充电桩那里有一点儿小花费,充电桩是特来电的,安装时,送了三年的通讯费,但没有说明,只是到期时,发了一个短讯,说三年期到了,要续费,三年费用65元,当时没有理会,过了期,手机就查不到电桩的充电信息,过一两个月,实际充电,也没有影响,但是感觉少了点东西,于是又联系对方,续了费,寄了一个物联卡给我,学会了拆电桩外外壳(两层外壳的第一层),插电话卡的技能。于是又能查到自己每次充电的电量是多少了。

还有一个小花费,好像下一个保养周期要做的,是四年要换冷却液,到时再看看。

保费

保油党最替电车车主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电车的保费。

我辆电车,车价将近十五万,落地后的总费用14万,第一年的保险是4S店代买的,四千三左右;第二年保费,三千三;第三年,也就是去年,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出过车险 ,但保费升到三千六,据其他油车的同事说,油车的保费也加了;而今年的保费,则降到两千七。四年的保险都是第三者三百万,而且,今年还增加了不少车乘的保险额,再加了一年自己的意外险,从今年的保费来看,跟以前油车的保费没有太大的差异,跟另一个朋友七年的油车保费对比,只相差几百元(油车车价也低几万)。

三年时间里,没有出过自己的车险,帮一个有缘人,出过她的车险。

没出过自己的车险的原因可能是与动能回收有关及加速快有关,因为习惯动能回收,所以特别注意红绿灯的数字,如果将近红灯,基本就是松电门,让车用动能回收,减速到相应位置才踩刹车,比油车时保持了更大车距,极少踩急刹。加速比较快,变道更迅速,不会有机会让后车看到转向灯,加速上来碰瓷。特别是在国道上,超大货车,让人的感觉更迅捷安全。也是由于起步加速快,帮那个想插队的慈善油车司机出了一次险,将我一个月前停车时刮花的车头补了漆。

我这车,动能回收时,只要减速比较快,后刹车灯是会亮的,油车也别担心看不到刹车灯,好像是刚买车后,就OTA的一个功能,在地库里测试过,可以明显看到后面亮红灯的。

电车总体使用感觉,比油车省很多,其实花费也更多。但对车的使用用途,改变很大,油车时代,是代步工具,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出外游玩比较少;在电车时代,是娱乐工具,晚上出去散步,可以开个电车到风景好的地方散步;每个周未都想着出外游玩一下,空调使用更是随意,用车前十分钟就远程 开启空调 ,设定下班前10分钟,自动开启空调 。用了电车之后,使用油车的那些习惯与方式全都要改,再用回油车,十分的不习惯。忘记启动,忘记锁车,忘记刹车等等。

发表于广东省
09-18
汽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奶茶出海,美国人也学会说“要几分糖”

“世界变了,中国不惧美国的底气是硬实力”

牛肉又成了新问题,万斯被美共和党人“围攻”

“我们向全世界证明战胜民粹极右并非不可能”

重启核试验?美国人麻了: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