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罐头——四川达州的灯影牛肉罐头
很多人都知道灯影牛肉是一个起源于四川达州的小吃,但为什么叫“灯影”呢?因为这种牛肉极薄,就像皮影戏的幕布一样能透过光影。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灯影牛肉从一开始就是以薄片的形态呈现的,而并非是现在真空包装的牛肉丝。
据称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以烧腊、卤肉为业。最初,他制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时难嚼,且易塞牙,销路不畅。后来,刘氏日思夜想,逐步加以改进,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 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刘姓商人生意兴隆,并因此而发家致 富。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灯影牛肉逐渐成为四川一大名产。
牛肉丝和牛肉片相比多了一个炒制的过程,这个过程直接造成了牛肉丝水分不足而且顺着牛肉纤维切出的牛肉丝更容易塞牙。而牛肉片的切法是几乎垂直的切法加一点点小角度以保证牛肉足够薄的同时也不容易散掉——因为薄,所以酥。
制好后的灯影牛肉片被用香油封在罐头里防腐的同时保证了在运输途中不被撞碎。小时候每次有亲戚送来这样的罐头,都会迫不及待地拿起薄薄的一片灯影牛肉含进嘴里慢慢感受牛肉的干香,生怕舌头一哆嗦把它碰碎。
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当年国营餐馆老四川做两样菜一绝:番茄牛尾汤和灯影牛肉。听妈妈说起当年老四川的师傅用一把锋利的大刀切出薄如蝉翼的牛肉片,这个故事真是传神,居然立马能让我眼前浮现悉悉簌簌的斑驳光影。这样的手工灯影牛肉又是让机器切割难以企及的了。
如今的老四川已经风光不再,但是达州的灯影通过政府外交礼品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因为运输成本过高,牛肉罐头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已经到平民难以接受的程度了。取而代之,如今小袋包装的牛肉丝以超低的物流成本占据了超市的货架。
但是你得相信,真正让灯影牛肉流传于世的一定是那个薄薄的牛肉脆片,它无论从味道还是口感,都能告诉你——罐头不是粗劣的象征,也可以很精致,也能告诉你——有的烹饪技术值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