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缺第一档的攻击型后场了,但凡来个巅峰林书豪,奥运会不随便进啊
【本文来自《中国男篮,对得起CHINA这件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效果。
中国男篮的老大难问题,是普遍投射能力不足,后场控运差,前场球员在面对亚洲级别对手时碾压的过于轻松,反而遮掩了其面对欧美强队时运动能力均衡差的弱点(大的慢,快的轻)。
郭导缓解这些矛盾的方法,就是解放思想,强调防反和推进速率(掩盖阵地战空间差的问题),同时大胆鼓励后场持球人多打明星球,激发其内在潜力——能跟大洋洲两只队伍鏖战在一个层级,恰好是两位主力持球人1人爆了1场的结果。
现代篮球,持球人单打+挡拆后的处理球内容,几乎占据全场80%甚至90%的份额,这个基本考题不去面对,妄图依赖各种复杂跑位,靠外线传递去赢得出手机会。
很容易被对手一力降十会。
输给澳大利亚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对手第四节连续2个不讲理的干拔三分——完美体现了个人能力的差距。
两场硬仗,从对55开球的争夺,和协防补防的步频上,就能看出这支队伍不懈的拼搏精神——从这点上说,郭导不管战术调教如何,起码在整合更衣室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国家队比俱乐部联赛其实更看重精神要素,而这两场的男篮完美体现了球队的“战斗意志”(同时郭导的长轮换又最大限度地支撑了展现精神品质的体能基础),这也是我等球迷不吝赞美的原因。
敢战,能战,善战。
最起码前两条做到了。
但是,如果实事求是到底,个人对28奥运周期还是存在很大忧虑。
目前这支男篮是靠短期的精神统合+快速补习现代篮球规律,急速拔高或者说“重现”了中国篮球的真实水平。
可上限依然很有问题。
如果赵+胡两人就是27世界杯的主力持球人的话,我不客气地说,在连番面对不输新西兰级别的对手群时,这种后场配置难堪大任。
PS:世界杯比同区战绩决定奥运名额这种事是真的恶心,太tm看运气了,完美地针对了中国队。
如果一定要规划球员,强烈推荐升级后场位置。
目前看,5号位有杨瀚森,4号位有胡金秋+王俊杰(34摇摆)。前场位置中国队的下限可以兜住(上限就全看杨瀚森提升到什么级别了)。
破局点就在后场持球人身上,郭导全场打3后卫甚至1大4小也是无奈之举。
廖三宁的控运和攻框太差(投射不行就算了,攻框也屡屡被盖这怎么当后卫……),高诗岩又完全是个工兵。
中国太缺第一档的攻击型后场了,但凡来个巅峰林书豪,奥运会不随便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