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后开始应对中年危机
文/挪威
昨天许天在直播,回家比较晚,然后直播完我们俩在办公室讨论中年危机的话题。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得到,这几年网上也好现实世界也好,戾气比较重,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戾气重的本质,就是内卷。同样的价格,要求更好的服务,但同样的服务,价格压到极限。你看最近媒体都在报道,五星级酒店都在外边摆摊卖吃的了,价格还不贵。
媒体报道时,用的是「烟火气」这样的概念,话这么一说,至此已成艺术,大部分人想都不会想到下一层,就是当星级酒店也用卷价格的方式攻进摆摊市场,你让那些原本摆摊的人去哪里赚钱?你以为这是个增量市场?
这就是卷,卷到极致的结果,就是连轴转打好几份工,每个人的弦都绷着,戾气怎么会不重?戾气是内卷社会的必然产物。
有人说那就躺平呗,不过躺平不是所有人的救赎之道,年轻人可以躺,嫌父母唠叨大不了出去躺,中年人真就没法躺了,上老下小,后边无路,就只能往前走了,走到下一步。
关于应对中年危机这件事,其实也是我面对的课题,我说说我正在做的,虽然我才31岁,但确实偶尔也琢磨这方面的事儿,我觉得中年危机的源头就是两点:
· 债务过高但行情波动太大
· 固定支出太高但精力下滑太快
基本上就这两块吧,而且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债务过高固定支出肯定高,弹性肯定小,行情波动大压力肯定大,弄不好下了班还得再去干点什么才行,比如开个网约车,身体明显跟不上但要把身体压榨到极致。
人的生活其实是一个系统,像这么干,这个系统也能撑,不过撑不了太久,身体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异常信号,很容易压垮人。
避免中年危机最重要的,就是债务收入比不能太高,特别是长期债务,最典型的就是房贷。
我现在开始重新学着划分「重要」和「不重要」,以前我对这件事的判断标准基本就是一条,集体的就是重要的,自己的就是不重要的,现在想想非常幼稚。
现在的标准是需要重复的/伴随自己一生或者长期的行为以及人,就是重要的。在这个维度下,早餐重要,蛋白质吃够了没,微量元素吃够了没,钙有没有吃够,吃得好不好。
睡觉重要,行业选择重要,城市选择重要,伴侣选择重要,房贷选择重要,体检重要,营养检查重要……以前不会过于在意这些东西,但需要每天重复的/伴随自己一生或者长期的行为/人,是构成整个生活底层系统的因子。
其它阶段性的人和事儿就不是很重要了,相比之下,恋爱就不是很重要了,所以多谈恋爱慎重结婚,单个项目的成败都无所谓,在职的时候可以多拿公司的资金试错;老板可以多换但慎重创业,旅游消费什么的都无所谓,但慎重买房。
重要的事情要严肃对待,这些事情构成生命运转的底层系统,它们不可以被拿来去获取乐子;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拿去冒险,拿去获得乐子,就像减肥的时候吃放纵餐一样,只要平时基础饮食是稳的,放纵餐就应该放纵。
但最痛苦的是在吃放纵餐的时候,想到了健康,在平时的饮食时追求口味第一,属于健康也谈不上,快乐也谈不上,纠结得要死。
接着,一般来说,债务收入比不高,就不会为了固定支出殚精竭虑——人到中年都应该知道殚精竭虑这四个字带来的生活感受,我觉得后边会有空闲的精力去做一些对抗身体衰老,让身体获得充分营养,以及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比如减重控糖,抗阻训练,再培养一些爱好获得乐子,这么一来,中年危机就去掉一半了。
最后,我觉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远离任何试图通过攀比获得的优越感作为快乐来源的人/行为。基本上只要混抖音小红书知乎,就会发现很多这种操作,还有小区群家长群也很多这类操作。
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晒车了,刷帖刷着刷着突然晒存款单了,我有时候看到觉得有毛病,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把自家存款单往网上发,然后我去电商平台搜了下,9.9可以买一整套过亿和存款千万的截图。
关键是攀比的成本太高,投入太大了,而带来的快乐,就只有那么一点,同样是30万,你砸在车上就是一辆车,当然没有车确实需要那另说。你要砸在其它消费上,你将充分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快乐的多样。
最后总结一下吧,1)控制债务收入比,长债要冷静,宁可悲观都不要乐观;2)和重要因素关联(比如健康)的需要每天重复/长期伴随的人和事儿,是重要的,要认真对待;3)远离攀比圈,把钱砸到消费圈,吃喝享乐。
我自己也是这么践行的,还加一条,尽可能去赚钱,因为日后的我们都不会比今天再年轻了,所有我之前看不上的市场,现在觉得能挣钱,我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