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指责青少年太脆弱,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的苦仅是忍饥挨饿?
【本文由“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你们看到的那些孩子所谓【眼高手低】,背后究竟是什么?真的只是矫情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的在理,这才是真相啊。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发病在青少年身上,但是病因就在青少年身上吗?病症体现在青少年身上,可是全社会都对病因讳莫如深,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是用不到青少年头上的!《病梅馆记》描写的是梅花,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折损梅花的人!
高压和变动的竞争环境,连成年人都可能陷入焦虑不安和迷惘无助当中,还能指望青少年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吗?他们的声音最为弱小,他们总是处在被凝视和被要求的位置,却很少有人问过他们自己的想法,顾及他们的感受。
有些人总在那忆苦思甜,居高临下地指责青少年太脆弱,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就问一句,现在的苦仅仅是忍饥挨饿吗?若只是如此,那物质匮乏和精神贫瘠两者之间,只关注前者的人,不仅无助于解决前者的问题,还会加深后者的严重程度,因为人之所以为人,而非牛马和奴隶,是会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外界事物的价值!这两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和正面回答,那面临的将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先后崩塌。
理想和志向是宝贵的,因为平常人对它们通常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在庸常的生活中平凡度日。但是,内在的人生意义思索和外在的自我价值实现,始终是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在一个人被物化的时代,当发问都被视为一种反抗时,心病就此产生了,因为所有被压抑的声音,不被允许表达的感受和情绪,都成了心中的病痛。
===================================
高等教育普及,并伴随经济上升期,不仅是青少年,不少成年人都对自己和外界抱有过高的期待,你说他眼高手低,挑三拣四,他说你时代红利,坐享其成。万物守恒,有人躺平放弃,就有人坐地生财,有人艰难谋生,就有人一本万利。成年人就不会疯狂,乱象就少了吗?何至于对青少年求全责备,痛心疾首呢。如果不是在转移问题焦点,那就是在逃避现实。
手机和游戏成瘾,是因为在游戏里,自己是主角和玩家,他人或者队友是配角或者NPC,是能够获得愉悦感的虚拟体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社交互动活动。现实恰好相反,是不可退出的设置,没有存档的进程,是来自自身、父母和社会的三重绩效考核。不问你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先和你算账,付出都是为了你,辛苦都是因为你,所以你要心怀愧疚,感恩戴德,要有自驱力和上进心,否则以后怎么办,大学和就业就成了问题,家长还等着你的好消息呢。现实就是让青少年带着道德绑架的镣铐,背负巨大的身心压力,一边面对学业负担,一边要向他人提供情绪价值。而他们才是被索取能量,透支健康的人啊,他们遇到困难,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假装关心,实则以转移责任为目的讯问,以及毫无助益的教训和发泄情绪的指责。
长期高压环境,就会抑郁生病了,超过极限甚至会走向悲剧。旁人不仅不理解,还要讲什么躺平可耻,没出息。努力就会有成功,吃苦就能有好处,那是不是配角只要努力能成为主角,佃农只要吃苦就能成为地主?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吃苦的价值在哪里,有谁能给青少年一个合理的回答,一个稳定的预期吗?假大空的画饼没有用了,绩效社会不存在KPI真空,成年人都自顾不暇了,还指望青少年独善其身?出身饥饿年代的上一代人,回答不了身处内卷年代的年轻人。
同理,不工作,不社交,不婚育,也是自我选择吗?不是,这是对外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