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0分,一半满分,这部暑期档最热国产做错了什么?

作者|  香蕉姐

来源|  影探

7月暑期档,继贺岁档之后,又一个兵家必争档期。

远的不说,去年的暑期档热闹非凡。

大导回归,商业类型片、国产文艺片扎堆上映。

2018年暑期档共获得票房收入174亿,占据全年票房收入的30%,其中《我不是药神》31亿,《西虹市首富》25亿。

500

今年呢,跟去年比是有些凄凉。

变故不断。

《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刀背藏身》纷纷撤档。

《扫毒2》紧急提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目前票房已破10亿。

还有一部国产,在意外重重的暑期档俨然成了“救市”之作:

《银河补习班》

Looking Up 

2019.7.18 大陆上映

500

《银河补习班》未映先火。

两次提档;父爱+教育理念的题材热度;

上映前大规模点映,仅点映票房将近1亿;

再加上邓超本身的热度和号召力,让《银河补习班》成了暑期档最热的国产片。

500

上映首日排片达到42.5%,预售票房1亿多。

500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热度是够了,口碑就一言难尽了。

豆瓣开局6.6分,但持续降低,目前4万多人打出6.2分,仅好于12%的剧情片。

500

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夸的人,被邓超所演的父亲打动,被片中的怀旧场景击中回忆,并对教育有所反思。

500

贬的人,认为影片毫无技巧的拼贴、煽情、自我感动。

500

媒体评价这部电影,不够好,但真诚。

我想,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真诚,但还不够好。

为什么说它真诚呢?

很多观众看到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可能会翻一个白眼,心想又拿烂片圈钱了。

毕竟《分手大师》(豆瓣5.0)、《恶棍天使》(豆瓣4.1)给人带来的惊吓未曾磨灭。

500

《恶棍天使》

经过两次失败,邓超似乎知道喜剧路线行不通。

这一次,他抛弃了以往恶搞、浮夸的表演方式,沉下心去思考怎么跟观众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

他和俞白眉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去讨论父爱,去讨论孩子教育问题,并向现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我们现存的应试教育是正确的吗?

500

电影的背景很宏大,横跨三个年代,三条线索互相映衬。

2019年,宇航员马飞(白宇饰),乘坐航天飞船到太空执行任务。

不幸的是,飞船被不明飞行物击中,两名宇航员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在生命垂危之际,马飞回忆起了他伟大的父亲。

于是,故事从儿子马飞的视角,讲述父亲是怎样一步步把一个脑子缺根弦的“差生”,培养成全国瞩目的宇航员的。

500

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夕,父亲马皓文(邓超饰)在他最光辉荣耀的时刻,跌进了人生的谷底。

作为东沛市(地名为虚构)东沛大桥的设计师,马皓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火炬手,就在万众瞩目的时刻,东沛大桥轰然倒塌。

上头追责,马皓文替全设计院背了黑锅,这一背就是几十年。

马皓文从受人尊敬的民众英雄,一下子沦为城市罪人。

500

马皓文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Loser,他出狱后,被羞辱,被责骂,如过街老鼠。

他一辈子都在尝试洗刷冤屈,一辈子也在尝试做一个好父亲。

出狱那天,恰逢儿子被学校开除之际,马皓文跟校长(李建义饰)定下一个赌约:

如果马飞考进年级前10,就让马飞继续留校读书。

500

500

这里,校长与马皓文的教育理念初次交锋,在这之后,两人像是开始了一场赛跑。

校长代表的是呆板的应试教育。

而马皓文代表的是兴趣式、鼓励式的教育。

两人以马飞考上年级前10为目标,展开了一场场较量。

马飞妈妈馨予(任素汐饰)代表无数个,为了能让孩子上好学校,夙兴夜寐、卑躬屈膝的中国妈妈。

她会带着哭腔,心酸又无奈地道出自己的心声,也是某种真相:

马飞不是你的试验品。

500

在这样一种基本矛盾下,以分数为标准的校长;

在应试与素质教育夹缝中生存的小高老师;

兴趣主导式教育的爸爸;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妈妈;

这些极具现实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了一场场角力。

其间穿插了一些大事件,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8年特大洪灾、大桥倒塌、飞天梦等,来推动故事发展。

500

这样一部展现时代洪流下小人物命运,展现教育与命运的关联,展现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的电影,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喷呢?

你说电影燃吗?燃。

励志吗?励志。

但,总显得生硬、刻意。技巧不够,煽情来凑。

它好像故意撩拨你眼泪,呼天喊地让你哭。最后反倒显得用力过猛,却又力道不足。

1998年,父子南下旅游,意外卷入大洪灾。

暴雨倾盆、乌灯黑火,儿子即将被洪水吞没,在这生死存亡关头,马皓文夺过解放军的扩音器,声嘶力竭地呼喊,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父爱演讲,鼓励儿子多动动脑子,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

500

这段好哭吗?好哭。

表演得卖力吗?很卖力。

但是,超哥,作为观众我很累。

高级的感动,应该是剧情铺展至此,通过演员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产生同理心、共情心,并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只是通过场景、特效、背景音乐烘托气氛,硬逼观众流泪,那就有刻意煽情的嫌疑。

 

500

毫无疑问,邓超是位优秀努力的演员。

他在《烈日灼心》和《影》里的表现早已证明这一点。

在《银河补习班》里,超哥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稳定。

但是作为一个导演,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银河补习班》剧情生硬、套路、拼贴,人物显得僵硬、极端、脸谱化。

香蕉姐想起电影中一个细节。

马飞的期末作文,因为和考试要求不符,有的人给了0分;有的人因为马飞的思考创新能力,给了满分。

0分和满分,在日常考试中是极少出现的。

这就像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刻意制造极端情况。

校长支持应试教育,电影就把他塑造成一个冷血无情、为分数而活的机器。

为了展现父爱的伟大,电影就让马皓文去卖血、去扛麻袋,被人打、被所有人误解,即使这样马皓文依然保持高贵的品格。

电影塑造的好人太好,坏人太坏,都不像真人。

邓超饰演的父亲,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像一个神。

500

如果观众是大人,电影就像一个太想讨大人欢心的小孩子。

因为剧本想讨大众欢心,就把父爱、教育、航天梦、怀旧金曲等流行元素都往里加;

塑造几个诙谐人物,说着俏皮话,让观众笑;

还要用亲情煽情,让观众哭。

好像他们觉得观众去一趟电影院必须又哭又笑,才不虚此行。

500

如上文所说,《银河补习班》是有诚意的。

电影看完好几天,其中有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期末考试后,学生把复习资料、作业本撕得粉碎,朝教学楼下扔。

500

马皓文问校长,这些人真正爱学习吗?学习是终身的事,不是一个阶段的任务,学生撕书是不是在发泄和反抗?

马皓文以一己之力对抗着呆板的应试教育。

他告诉马飞,清华北大只是过程,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目的;

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在寻求答案过程中的学习方法;

他教育马飞,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停止思考。

他还以身作则,即使被所有人嘲弄打压,还是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屹立在马飞面前。

500

如果从讲述大多数孩子心中理想的父亲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是成功的。

电影也在片尾打出: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马皓文参与马飞的人生,陪伴他读书学习、陪伴他参加航展,鼓励他要有目标,否则每天的拉弓便没了意义。

马皓文给出了一个理想父亲的参考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00

第二个细节,电影结尾马飞为了自己的事业,想要牺牲父亲的名誉。

马皓文费尽千辛万苦最终把马飞培养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马皓文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吗?

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思考。

主创在尝试真诚表达,尝试给观众带来启发和思索,这种努力应该被看到。

但是真诚并不能掩盖硬伤。

《银河补习班》硬伤很多,我没法给它高分。

参考文章:

1. 冷清的暑期档,忙碌的迪士尼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2019-07-21
影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污蔑:中国和卡塔尔“围困”我们

“中国等亚洲国家需求太大”,巴拿马:我们改

终于打通了电话,美印转调?

欧盟官员终于警觉:特朗普借中国设局,算计的是我们?

“世界秩序的两根旧支柱,再大排场也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