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是苏式面的灵魂,汤好,面才好
【本文来自《苏州杭州上海,哪里是你心中的那碗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汤是苏式面的灵魂,汤好,面才好。苏式面分红汤和白汤。汤头由膳骨、鸡架、猪骨及火腿等食材小火熬制而成,口味淳厚。好的汤是清亮的,没有杂质。焖肉、酱鸭、鳝丝、虾仁、素三鲜。。。各种浇头适合不同人的口味。作家陆文夫在其名作《美食家》中对苏式面做了详细的描写,令人难忘。
现代苏式面一般用新鲜的机制圆细面。面入滚水中约40秒就要用竹笊篱捞起,甩干,放入汤中,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放入碗中的面不能杂乱,面条必须整齐,中间微拱露出汤面,俗称“鲫鱼背”。煮面环节考验师傅的功力,对面店的生意影响很大。
常熟炒浇面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用新鲜的时令食材现炒,深受欢迎。食用前,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姜丝、香菜、咸菜、香醋、油辣椒、胡椒面等佐料,颇有点江湖气。
昆山的奥灶面也很出名。强调“五热一体”(碗、汤、油、面、浇头均热)和“小料冲汤”,汤底分红汤(河鲜熬制)与白汤(禽骨熬制)两类。其来历有若干种,流行最广的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但也只是传说。
苏州是鱼米之乡,但当地人对面颇为执着,也很讲究。苏式面的主要特点是清鲜、温润、醇厚。
上海、杭州是大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为适应各路食客,食物的地方特点并不鲜明。同样的菜,几家饭店口味差别可能很大。
打开APP查看4条评论
评论4条
guan_16297828981871
07-07 16:57
来自江苏省
carlosnerson
07-07 11:07
来自江苏省
感觉面也很重要,要劲道,有嚼劲。基本以碱面为主。汤基本都是红汤面,也有猪油拌面。
以前的面馆用手擀面,现在全部用机制面。一些大面馆有自己的制面设备和制面师傅,而小面馆一般与外面的生面店有长期合作关系。每天早晨,生面店老板会按要求把刚刚压制的新鲜面条送到面馆。
苏式面一般用直径约1.5毫米的圆面条。为了保证面条的韧性,压面时要加入食用碱,反复压制。成品面条较硬,根根分明。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要求面的软硬,红汤或白汤,干拌或汤面,宽汤或紧汤,等等。
因为面比较细,面条入沸水锅中30秒左右即熟。这时候的面条软硬刚刚好。一些外地食客看到面条有白芯,认为没有煮熟,完全是误会。
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描写了姑苏城“美食家”(资本家)朱自冶的美食爱好。这位美食家瘦如柳条,却对“头汤面”执念入骨。他清晨赶赴面店高喊“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放蒜叶),重油(多放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午后泡澡堂消化盛宴,夜晚醉卧酒店品小吃。
楚风
07-07 16:21
来自湖北省
面汤都重要,不能分开
carlosnerson
07-07 11:07
来自江苏省
感觉面也很重要,要劲道,有嚼劲。基本以碱面为主。汤基本都是红汤面,也有猪油拌面。
飞翔的豆腐干
07-07 10:12
来自上海市
观主是同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