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用铜造子弹,中国偏偏用钢?只是我们因为太穷吗?
轻武专栏是一档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子弹是一个国家军事工业乃至国防力量最基础的部分之一。长期以来,大多数爱好者都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唯独中国用钢造子弹,而欧美国家都用黄铜做子弹,甚至还有一些媒体借此炒作赚眼球。
▲关于国内子弹用钢,欧美子弹用黄铜的谣言
首先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为什么通常情况下会用铜制造弹壳。火帽枪时代的定装弹并非金属定装弹,那时候的定装弹只是用一张纸将弹头和黑火药包起来一同塞到枪管里,引火的工作则由火帽来进行完成。
而火帽就是一个盛有雷汞的小金属盂,为了保证在打击下可以变形引爆内部的雷汞,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软金属来制作,这种金属通常情况下就会选择铜。而最早实际运用的金属定装弹也只是将铜制火帽拉长后,将雷汞填充到地缘内的边缘发火枪弹而已,也正是因为这种历史的顺承性让铜在子弹发展史上站稳脚跟。
▲最初的边缘发火枪弹就是在
火帽的基础上拉伸而来
其实铜的合金也有很多种,历史上也有不同类型的铜合金运用到了子弹当中,例如在十九世纪就有例如纯铜、黄铜、顿巴黄铜、白铜等各种各样的铜合金运用到子弹当中。但时至今日铜合金大多消失在历史当中,只剩黄铜还在弹壳界“一枝独秀”,那这是为什么呢?
▲子弹的弹头装配
最主要的是因为黄铜的性能好。生产弹壳的黄铜通常采用H70单相黄铜,这种黄铜机械性能较好,比较满足弹壳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这四个方面的主要要求:该黄铜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共容易通过冲压、引伸等加工工艺塑形,而且这种延展性在子弹射击时还能使弹壳膨胀贴合枪膛,达到更好的闭气效果,还能利用本身的金属润滑性达到更好的抽壳效果。
而且黄铜的机械硬度与未做热处理的灰铸铁硬度相当,在储存、运输等环境下不至于令子弹变形;更重要的是,早期发射药和底火大多为腐蚀性,黄铜本身是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更利于常年保存。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性能优势,令黄铜坐稳了弹壳界“扛把子”的地位。
但这么好的黄铜也有其本身的问题:那就是贵啊!铜本身作为一种相对贵重的金属价格高昂。根据军武菌调查,生产子弹所需要的黄铜价格每公斤在40到60元左右。尽管生产1颗步枪弹壳所消耗的黄铜仅有5到10克,但刨除掉边角料的问题实际利用率是比较有限的。
▲《战争之王》中利用黄铜带生产弹壳的过程
再加上铜作为有色金属,本身就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更应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除了一些财大气粗、黄铜储备量高的国家之外,谁也不愿意在大规模使用的子弹上浪费过多的黄铜。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利用钢弹壳来取代黄铜弹壳的趋势。
▲冷轧生产的边角料会被重新回收
避免这种战略资源的浪费
其实最先大规模利用钢弹壳的也并非中国。早在一战末期,战略资源匮乏的德国就开始大规模生产钢弹壳子弹来减缓黄铜的战争消耗量。此时为了保证弹壳的膛内润滑性,依旧采用了外部包裹一层黄铜的覆铜软钢进行生产。与黄铜弹壳相比,覆铜钢弹壳不论在机械性能、膨胀贴合程度还是复装方面都不如前者,但可以节省大量的黄铜,这对战时大规模生产来说更为有利。
▲采用涂漆钢壳的7.92×33mm步枪弹
30年代之后,苏联也开始学习德国生产覆铜钢弹壳来取代原本的黄铜弹壳。苏联绝大部分子弹由于生产工艺问题,弹壳锥度更大,相比而言更利于膨胀度不佳、润滑性能差的钢壳子弹抽壳。但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再加上卫国战争爆发的缘故一直拖到了1950年左右才正式大规模量产覆铜钢弹壳,随后也将这种生产技术普及到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
▲苏联生产的TT手枪弹
有铜壳也有覆铜钢壳
我国早期的轻武器定位与苏联类似,立足于可能出现的全面战争,因此十分强调规模化和大批量。建国初期,我国就引入了苏联的枪械、子弹生产线,生产苏式枪械子弹,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采用苏联口径,这也决定了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子弹与苏联存在生产上的历史连贯性。而此时正赶上苏联由手动莫辛-纳甘步枪换装半自动的SKS和全自动的AK-47突击步枪,因此提供的生产线多数直接从苏联原厂撤换下来的,技术上相对老旧,子弹也采用黄铜弹壳。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款制式步枪
此后,伴随着苏联援华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我国逐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防工业,并在60年代初期逐步掌握了覆铜钢弹壳的生产技术,开始生产采用覆铜钢弹壳的子弹。这一技术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黄铜资源,但此时的覆铜钢弹壳依旧是需要消耗铜资源的。
所以到了后来我国再次效法苏联,采用涂漆钢壳。与覆铜钢壳相比,涂漆钢壳省掉了最后一层铜,弹壳在膛内的润滑完全由表面漆层实现,在搭配大锥度弹壳的情况下抽壳可靠性依旧可以保证。自此,我国弹壳实现了从黄铜弹壳到钢弹壳的华丽转变。
但我国子弹也并非全盘都用钢弹壳,像一些抽壳力较小的手枪、冲锋枪,或者是对精度要求更高的狙击步枪,还是会选择具有更好的金属润滑性,而且加工一致性更好的黄铜材质。国外也并非都是黄铜弹壳,从覆铜钢壳到磷化钢壳、涂漆钢壳再到更便宜的尼龙钢壳都有,毕竟黄铜弹壳成本高、重量大,不是什么环境都能适用的。
▲A-10攻击机的30×173mm炮弹
用铝合金弹壳只为减重
最后军武菌要强调:不论子弹还是枪械本身,其实都有一个在性能、成本和技术要求上做取舍的过程,倾向于哪一方面,就选择什么样的武器。而在取舍的过程当中,武器本身也因为技术的进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关于国内子弹用钢壳又何必纠结太多呢?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