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瓦尔登湖》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丨梭罗诞辰202周年
174年前,28岁的美国作家梭罗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走进瓦尔登湖边的山林,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阅读写作,开始了两年多的独居生活。
亨利·戴维·梭罗
此后,他将这段独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曾与《圣经》一同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读者的25本书”。
这本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大至四季交替中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笔下。
在四季变换中,可以看到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心路历程。
瓦尔登湖 摄影/斯格特·米勒
对于来到湖边“隐居”的原因,梭罗曾说:
“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教给我、而我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在瓦尔登湖的两年间,梭罗发现,自己能以28.12美元在瓦尔登湖畔自己建立一个家,用0.27美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用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瓦尔登湖梭罗小屋的复建品
174年后,人们在大城市中迷失,生活被物质、欲望、理想、现实填满。很少有人能有梭罗一般的勇气,敢于逃离城市,在精神和物质上彻底“断舍离”,重新回归自然寻找人生真谛。
如果你也时常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不快乐的原因是拥有的太多,还是拥有的太少?或许,《瓦尔登湖》可以给你一些答案,就像梭罗说的——Live the life you have imagined.
关于《瓦尔登湖》
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是梭罗的挚友,爱默生在瓦尔登湖拥有一片林地,于是应允梭罗前去居住,梭罗在这片林地上建造了小木屋,写下了《瓦尔登湖》。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28岁时,梭罗借了一把斧头走入瓦尔登湖边山林。这把斧头是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奥尔柯特借的。
1854年,波士顿的出版社Ticknor& Fields出版了第一本《瓦尔登湖》,封面由梭罗的姐姐索菲娅所绘。
然而,梭罗在世时,《瓦尔登湖》并没有受到读者的欢迎。
《瓦尔登湖》首版
梭罗逝世时年仅44岁,他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部散文作品,深刻影响了托尔斯泰、甘地、叶芝、海明威、普鲁斯特等人。
甘地曾说:
“梭罗的思想对我影响极大。我推荐和我共同参与独立运动的朋友阅读梭罗的文章。这也是为什么我称我的独立运动为:公民不服从运动。”
梭罗制造过铅笔。梭罗的父亲开了一家铅笔制造工坊,其父过世后,梭罗接管了铅笔厂的业务。
他曾经试制过一种新型铅笔,开发了新的纯度更高的石铅,销量可观,并以优秀的品质获得了奖项。
梭罗制造的铅笔
梭罗坚持废奴主义,他激烈反对“1850年妥协案”,根据这一法案,北方自由州必须将黑奴送回南方奴隶主手中。
梭罗曾把黑奴藏匿在康科德的家中,并帮助他们逃往加拿大。
除《瓦尔登湖》外,梭罗还有一部作品——《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这本书被认为是《瓦尔登湖》的前身。
1842年,梭罗的兄长突然过世,使他身心遭受重创。他准备写一些纪念性的文字,这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不受打扰地待一段时间,他最终找到了瓦尔登湖。
《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于1849年出版,作为新作家,梭罗放弃了版税,赢得首印1000册的待遇。
四年之后,还有703册没有售出,梭罗回购了这些库存,在日记中写道:
“我现在拥有了将近900册藏书,其中有超过700本都是我自己写的。”
《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
海子曾创作一首名为《梭罗这人有脑子》的诗:
“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手头没有别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
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每个新生随录取通知书附赠一本《瓦尔登湖》,他说:
“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图中《瓦尔登湖》为2014年外文出版社版本 译者徐迟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
中信出版·大方的这本《瓦尔登湖》,在环衬放置了一张藏书票,上方的插画复原了当年梭罗居住的小木屋,下方的拉丁文EXLIBRIS,表示“我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