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化外衣,看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到底有什么贡献?

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叫杂交水稻。

不是说祖上经过杂交的就是杂交水稻,而是说,父本和母本杂交产生的一代杂交种子用于生产的才是杂交稻。常规水稻则是包括从一代杂交种子中选择优良品种而进行纯合培育(就是这些种子相互授粉,不让其他水稻的花粉污染这些基因)而产生的继承了优良形状且稳定了的水稻和其他常规水稻(比如自古种植的水稻)。而常规水稻中,又以前者居多。

所以,不要说什么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没关系,关系大了。

—————————

进入正文。

1、袁隆平到底算不算杂交水稻之父?

对此持否定的意见的人,往往以西方和日本早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证据,否定袁隆平。

的确,西方确实是优先研究杂交水稻理论的,也确实早就在研究杂交水稻了,日本也不差,三系法就是日本首先提出的。

然后呢?没然后了。因为搞不下去了。西方折腾完之后,发现么没啥,似乎没什么优势。日本的三系法配套都搞好了,但是,虽然日本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株,可是杂交效果不佳,也就暂时搁置,转而研究其他技术,但是效果还是不佳。

真正让杂交水稻发展下去的,就是袁隆平。凭什么呢?凭袁隆平发现了水稻作为自花授粉植物也一样有杂种优势。换句话说,不弄清楚了水稻作为自花授粉植物也具有杂种优势,真弄出个杂交水稻的意义也并不算大,再加上日本杂交水稻受挫,故而整个环境对杂交水稻都不看好。

而袁隆平明确的指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植物,也可以拥有杂种优势,并且通过三系法就能够让这些杂种优势保存到子一代中。到此为止,除了提出了水稻的杂种优势之外,和日本似乎没什么区别吧,但是没有弄明白这个杂种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就黯淡无光。认识到水稻也有杂种优势,使得继续深入研究水稻杂交有意义、有可能,是袁隆平最大的贡献之一,也是第一个关键。

第二个关键来,袁隆平要寻找一株完美的野生不育苗,包括花蕊退化、花药不外露等多种条件。有了这样的一株的野生不育苗之后,就可以好好地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之后,袁隆平作为发起人同全国几十个单位团体共同寻找,最终找到了这株野生不育苗,称之为“野败”。

再后来的第三个关键,就是中国成功量产基于野败的三系法杂交水稻。虽然是颜龙安先生先培育好,但是技术也还是源自袁隆平。包括现在的大量应用的优秀水稻品种,也还是用的袁隆平所发现杂种优势和野败。事实上,袁隆平自己的威优64,累计推广的种植面积也是第三。只是其作用不以直接食用为主,而是更多的用于工业生产、战略储备。

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袁隆平,今天的杂交水稻可能就压根不会量产,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实验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说,杂交水稻之父之名,袁隆平当之无愧。

对了,丁颖先生的那个杂交水稻,和袁隆平的不是一回事,算是另一个专业范畴了。

2、谁找到了野败?

@柠檬木聚糖 提到了李铮友先生(这位还把他的名字写错了,害我查了半天找不到人)。我手头的资料无法知道李铮友先生到底发现了什么天然雄性不育株,是否和袁隆平所要寻找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标准一致。但是至少我可以知道,李铮友先生研究的三系法粳稻直到1973年与三系法籼稻同期完成配套工作,而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李铮友先生也是1965年开始研究的,袁隆平则是1964年。发论文的时间也是袁隆平居早。因此,以李铮友先于袁隆平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否认袁隆平的功绩显然是不合理的。袁隆平最大的贡献是认识到水稻也有杂种优势。李铮友是否提前认识到了,我手头并没有资料,不敢妄言。

@柠檬木聚糖 又提到了李必湖。毫无疑问,李必湖先生寻找野败功不可没。但是为什么习惯性上仍然把功劳算作袁隆平先生头上呢?一方面是宣传惯性使然,更重要的是,没有袁隆平,李必湖就不可能去找这么野败。

比如说我是个物理学家,我要找一种基本粒子,叫喷子,我找了个学生一起找,我负责盯着一三五,他负责盯着二四六,礼拜日休息。结果周四找到了喷子,那么这个粒子是谁发现的?严谨来说是我们这个团队,不严谨的话,算他也行,算我也行,算我们俩也行。李必湖作为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袁隆平给予其大量的指导和支持并肩负着袁隆平交下的任务,如果没有袁隆平,李必湖就不会去找这株野败。用李必湖先生亲自发现野败来否认袁隆平的的贡献,更是可笑至极。

至于冯克珊先生,一来其本人也一直称是李必湖先生找到的,二来他当时的任务是带路(类似向导)而不是真正的寻找野败。所以说冯克珊有可能是第一发现人,是在言过其实。

事实上袁隆平先生提到杂交水稻的的时候也从来是说团队的功劳,从未将功劳都算在自己头上。只是出于宣传惯性和知名度,导致了这种错位。

3、袁隆平先生的其他贡献

除恶以上说到了袁隆平的功绩之外,袁老还有其他贡献。

比如,三系法之后,颜龙安先生提出了两系法,并开始实验种植。结果1989年一次夏季的异常低温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两系法育种失败。当时业界普遍唱衰两系法,有些人也已经放弃了两系法。而袁隆平及其团队顶住压力,重新研究两系不育系的光温敏特性,建立了确保制种安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程序”,使两系法起死回生。

再比如最近的海水稻、迪拜的沙漠稻等等。袁隆平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甚至也开始了对转基因的研究。

除去这些科学上的成果,袁隆平凭借自身的名声、人脉,为杂交水稻学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源。我一直都在说,科研上也好,其他方面也好,用爱发电行得通一时,行不通一世。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毫无疑问,整个杂交水稻业内,没有谁能像袁隆平那样有造血能力,一旦没有了袁隆平,部分领域可能前途暗淡。

4、揭开神化外衣,袁隆平的确是人

事实上如同大家所知也如同袁隆平所说,整个杂交水稻,不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个集体。袁隆平的这个集体的发起人,是这个集体的明星。颜龙安、谢华安(前面没提到,此人在杂交水稻的贡献一样很大)、李必湖等人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但是我们更不应该用他们去否定袁隆平的真实贡献(媒体吹的当然可以也应该否定掉)。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并非全部正确,他的杂交水稻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早期的不抗稻瘟,以及一直以来产量高但是口感较差等等,我们当然要知道这些,我们也应该否定媒体对袁隆平的无限拔高和神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是,袁隆平也有着他的重大贡献。我们更要坚定地反对部分媒体对袁隆平的抹黑和贬低。

补充一下,说到“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奖都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Father of Hybrid Rice)”,这些个西方人主导的机构会不知道自媒体们几个小时查出来的然后相互抄的知识,还是说这也是西方人的阴谋?如果西方人真有这个阴谋,那他们真的是大善人,生怕中国不重视杂交水稻)。

但是我认为,这些机构没必要搞这种低幼的阴谋,也不会弱智到连那些基本知识都没有,他们出于公心称赞这个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5、明星科学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借此机会,我来说点私货吧。

说实话,像袁隆平这样的明星科学家,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袁隆平一人之力,就能让一个领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吸引无数的资源人才。其他的领域呢?也需要这种人啊!特别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离着应用就远,不容易来钱,但是如果有这样的具有相当实力和名气的明星科学家在,吸引关注和资源能轻松多少?我们要清楚,政府拨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科研需求。我相信很多人去选择杂交水稻这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袁隆平事迹的鼓舞的;我也相信民间资本愿意投资杂交水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袁隆平的存在,相信袁隆平的水平。

除此之外,这些明星科学家对于科普事业也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帮助。我相信很多人去了解杂交水稻恐怕还是知道袁隆平这个人和他的事迹才去了解的。然而我们今天去看科普,各种营销号的伪科普真谣言满世界飞,辟谣都来不及。我们真的不愿意接受知识吗?当然不是。打开知乎,一批优秀的科普答主关注不少,有的都成了大V;打开b站,这是青少年喜欢用的,里面正经传播知识的搞科普的up比如李永乐老师已经近百万的关注,其他的著名up也有几十万关注。

现实的情况是,普罗大众迫切的需求高质量的科普,而真正的专业人士去满足不了这个缺口。但是缺口真实存在啊!营销号就顶上去了。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如果我们的明星科学家更多呢?凭借他们的流量、专业度和平台优势,可以站出来提前抢占高地,避免谣言肆虐;或者带领着人们产生兴趣,深入的查阅资料。同时,科普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像霍金就赚了多少版税,这些钱也可以反哺自己或者团队。

而科普的兴盛,也将使整个中国群众的素质提升,素质提升了,人才也就更容易产生,也更容易找到兴趣,对推动科技的发展产生正向作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我有时在想,当年卡尔萨根的节目《宇宙》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又有了多人产生了天文学的梦想?纵然他们未来不会去真的做天文学或者相关的行业,但是这种爱好和兴趣可以流传下来。再怎么着喜欢科学,总好过天天追那些低质量流量(即没演技没水平还流量极高的那批人)吧。

而如果平均素质提升,这些低质量流量还能蹦跶几天?限了薪,该流还是流,不过就是赚得多与少的区别,可是把市场弄没了,还能流到哪去?当然只靠科普远远不够,但是多一步总比少一步强。

大刘写了《三体》,很多人都喜欢分析里面的人物剧情,或者痛斥新人类的愚蠢,或者痛斥程心的圣母婊;然而谁还记得这本书本来是希望重视基础科学而写的呢?当然基础科学重视了,应用科学呢?也要重视。靠什么去重视?靠群众自发吗?显然不靠谱。需要有人引导,除了政府(包括学校等)、资本(如企业)之外,明星科学家也是有力的帮手。

当然,在科学上只依靠明星科学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明星科学家太少,我认为也并算不得好事。我不希望以后提到科学家我们先想到的是象牙塔里面的死板人物,而是在手机里、电视里娓娓道来和蔼可亲的长辈或者朋友,他说的东西深入浅出,满足我们的求知欲,让我们知道科学离我们不远。

(关注微信公众号悠悠一评,获得更多文章)

2019-07-12
国内 科技 社会 生活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

“欧盟想‘投降’,只有法国公开反对”